下载此文档

艺术与审美教育.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十六讲艺术与审美教育1艺术何为2艺术作为审美教育3当代人与艺术的问题4艺术与游戏的人 我们已经讨论了艺术的一般本性,并揭示了它在根本上是作为技艺、欲望和大道的游戏。同时我们还分析了艺术现象的基本结构,阐释了艺术家、艺术创造过程、艺术品和艺术接受等环节的本性及其关系。但我们还必须探讨艺术对于人的生活世界的作用和功能。这就是说,我们还要追问,艺术对于人类究竟意味着什么?1艺术何为 艺术对于人类有何种意义,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但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必须回答一个存在于这个问题之前的另一个问题,艺术是否有意义。所谓意义总是在一个事物和它者之间的关系中显示出来的,因此意义在根本上就是事物自身对于它者意味着什么。这其实关涉于艺术自身的目的:艺术何为?亦即艺术到底是为了什么?它是为了它自身,还是为了它自身之外的其它什么?对此一向就有两种理论。一种主为艺术而艺术,另一种主为人生而艺术,或者为社会而艺术。关于艺术何为的问题是一个历史的问题。在艺术从人的生活世界的一些基本活动如活动尚未分化出来的时候,实际上不存在艺术何为的问题。这时艺术就是生活世界必备的一部分,并且它就是为了生活世界。于是艺术的目的是没有疑问的。艺术何为这一问题的产生伴随着艺术从生活世界的分离和艺术自身本性的自觉,艺术要成为艺术自身,因此便产生了艺术和生活世界关系的争论。但为艺术和为人生的讨论主要发生在现代和后现代,并且成为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美学争论的主题。在20世纪初的极端现代主义阶段,艺术所面临的是资本主义时代的物质主义的垄断和支配。为了保持其自身的本性并拯救其所遇到的危机,艺术有意识切除与生活世界的各种关联,而回到了自身。这样便发生了艺术的“去人类化”或者是“解人性化”的运动。但这主要是艺术反抗资本主义生活世界的一种消极的行为。但到了在二十世纪中叶,晚期现代主义开始抛弃自我关涉的形式主义的艺术,而发展出了新的模式,诸如概念艺术、反形式艺术、艺术、过程艺术、身体艺术与行为艺术等等。这些艺术思潮一方面保持现代主义对于现实的反叛性,另一方面却摧毁了现代主义的关于艺术的自律的狭隘性,因此成为了后现代主义。为艺术而艺术的美学主主要强调了艺术的自律,认为艺术是一个与生活世界不同的独立的世界,它具有自身独特的本性。这个本性一般被理解为所谓的形式的和审美的本性。因此为艺术而艺术的美学一般都奉行形式主义和唯美主义。与此不同,为人生而艺术的美学主主要强调艺术的他律,认为艺术是生活世界中的一个部分,它没有自身的独特本性。因此艺术必须考虑它和生活世界的在关联,并成为生活世界的工具,而服务和效劳生活世界。但不管是为艺术而艺术的美学,还是为人生而艺术的美学,它们都没有完整地考虑艺术的本性及其与生活世界的关系。正如已经指出的,艺术作为一种生活的特别现象处于生活世界整体的边界上。艺术既属于生活,又超出生活;它既在于生活,又外在于生活。由此艺术和人的生活世界建立了一种双重关系。当艺术是生活世界中的一个部分的时候,它是为人生的艺术;当艺术超出生活世界的时候,它是为艺术的艺术。于是艺术既是为人生,也是为艺术;或者反过来,艺术既是为艺术,也是为人生。艺术就其自身而言,它必须固守艺术自身的本性,因此它是为艺术的艺术。但就其和人的生活世界的整体关系而言,它无法完全脱离生活世界,因此它是为人生的艺术。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必须克服为艺术而艺术

艺术与审美教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028423509
  • 文件大小50 KB
  • 时间20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