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文化--经典材料读后感经典材料读后感不知不觉,在重庆生活了快4年了,对重庆的山、重庆的水也渐渐的了解一些。嘉陵江,源起陕西凤县,至重庆长江,郑谷的《嘉陵》以乐景舒哀情,反衬出诗人浓浓的离愁。“细雨湿萋萋,人稀江日西。春愁肠以断,不在子规啼。”绵绵细雨润春草,映衬着嘉陵江流域山清水秀的风景,本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而作者却以雾霭中半明半暗沉沉西下的江边落日勾勒出细雨凄迷芳草萋行人稀少落日西的景象。在身处乱世、羁旅异乡而前途未卜的作者眼中,自然风光只是徒增心中的忧愁而已。绵绵细雨打湿无边春草的凄迷境界,喻示了作者愁怀的浩渺无垠。第三句作者自然率真的抒发自己的离愁,杜鹃凄厉的鸣叫声仿佛也在牵引着作者的愁怀。整首诗沉郁凄婉,令人读之低徊欲绝。无独有偶,李商隐的《望喜驿别嘉陵江水二绝》也借嘉陵江的秀丽景色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凄苦之情。“嘉陵江水此东流,望喜楼中亿阆州。若到阆州还赴海,阆州应更有高楼。千里嘉陵江水色,含烟带月碧于蓝。今朝相送东流去,由自驱车更向南。”这首诗的背景为作者离开京城长安,到四川梓州去上任,途径望喜驿时登楼所见所想。登楼望嘉陵江水向东南流去,想到它会流向阆州,所以第一首诗会说“亿阆州”。他又想起阆州应该有另一个高楼,倘若能登上阆州的高楼,必会望嘉陵江水东南流入长江,再流到海里去。“还赴海”既“朝宗于海”百川归海的意思,作者在此处比作从地方回到京城长安。他虽然到梓州去做节度书记,但心中还是想回朝做官,想望到嘉陵江水“朝宗于海”,自己不能入朝为官的感慨。第二首诗则赞美嘉陵江的江水极为清澈,而“含烟带月”写出在夜里望嘉陵江水,在烟雾弥漫、月光照耀下还是看到江水碧于蓝,景色更美。次联描绘了今朝送嘉陵江水东去归海,而自己却赶着车子再向南走,南去离朝廷越来越远了。(参考资料:而温庭筠的《利州南渡》则以写景为主。“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这首诗是温庭筠行旅此地渡江是所作。诗人来到了嘉陵江畔,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开阔清澄的江面,波光粼粼而动,夕阳映照在水中,闪烁不定;起伏弯曲的江岛和岸上青翠的山岚在斜晖的笼罩下,一片苍茫。这一联写江景,交待了行程的地点和时间:日暮时江边渡口。颔联紧承上联,写人马急欲渡江的情形:渡船正浮江而去,人渡马也渡,船到江心,马儿扬鬃长鸣,好像声音出于波浪之上;未渡的人歇息在岸边的柳荫下,等待着渡船从彼岸返回。这两联所写景物都是诗人待渡时岸边所见,由远而近,由江中而岸上,由静而动,井然有序。接下来,颈联写渡江,船过沙滩,惊散了草丛中成群的鸥鸟;回望岸上,江田万顷,一只白鹭在自由自在地飞翔。群鸥栖息沙草之间,可见天时向晚,飞鸟归巢,所以万顷江田之上只有一鹭飞翔。“万顷江田”与“一鹭”构成了极大的反差,也衬托的白鹭的形象更为鲜明。以鸥鹭忘机寄托诗人澹泊恬退的心境和对自由的向往。而尾联是说,当今世上谁能够像范蠡那样泛舟于五湖烟水之上,忘却一切俗尘杂念呢?这两句是对历史上这位功成身退的高人隐士的追怀和赞美,也是对时下那些蝇营狗苟的名利之徒的不满和讽刺,更是借以表白自己尽去心机、绝弃俗念的心志。此诗以写景为主,并于景中见意,含而不漏,耐人寻味。(参考资料:《唐诗鉴赏辞典补编》)钱载的《牛头山》则用朴实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平和宁静的山水景图。
地址文化--经典材料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