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现实主义文学
[学习目标]
了解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
掌握英国女作家奥斯丁、奥斯丁、勃朗特姐妹、盖斯凯尔夫人、乔治·爱略特的小说代表作;
分析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
英国文学的特征、作家、作品
产生于30——40年代的英国宪章文学,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有一定影响。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主要表现劳资矛盾、小资情调和小人物命运,同时,女性文学引人注目。
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
狄更斯的创作代表最高成就。
萨克雷《名利场》通过女野心家蓓基·夏泼的形象,揭示名利场真正的主人公——金钱对人心灵的损害。
盖斯凯尔夫人《玛丽·巴顿》以宪章运动为背景,宣言“仁爱”精神,企图以此化解劳资矛盾,解决社会问题。
“勃朗特”三姐妹几乎同时横空出世,被称作“勃朗特峭壁”现象。夏洛蒂·勃朗特《简·爱》描述平民女子追求平等自由生活的奋斗史。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表现人的自然情欲中善与恶的斗争。安妮·勃朗特《艾格妮丝·格雷》描写一个女家庭教师受尽磨难而终于如愿以偿的故事。
乡土作家哈代《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描写小人物、弱者追求美好理想而幻灭的故事,表现人道主义思想和宿命观念。
勃朗特姐妹
夏绿蒂·勃朗特
艾米莉·勃朗特
安妮·勃朗特“勃朗特峭壁”
19世纪英国文坛“三星”
夏绿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 1816-1855) Jane Evre
1847
舅母慈善寄宿学校
桑菲尔德庄园
罗切斯特疯妻子
圣·约翰牧师
简·爱形象的批判意义
反抗压迫的社会批判意义
简·爱出身低贱,但生性倔强,富有反抗性,具有不贪金钱、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质和不屈从环境、不屈从权势的叛逆性格。其形象对于金钱社会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冲击波。
背叛传统的文化批判意义
简·爱追求非功利的真正爱情,不仅反映了妇女对摆脱男子的压迫、实现男女平等的要求,而且否定了母权社会崩溃以来长期沿袭的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
简·爱形象的美学价值
人格美:
简·爱具有高度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坚持自食其力、独立自主,矢志不移、百折不挠地维护人格的独立和自身的尊严,追求生命价值的自我实现,从而超越了以往所有文学作品中仅把幸福的婚姻看成个性解放的终极目标的优秀女性形象。
简·爱形象的缺憾
作者在简·爱身上凝结了自己的全部生活体验和心灵经历。在重返桑菲尔德庄园前,简·爱那种不向命运低头的性格具有非凡的魅力;但后来,作者出于对现实的困惑和对人物的良愿,却让命运安排了简·爱获得遗产,罗切斯特的疯妻被烧死,罗切斯特破产致残,从而使简·爱的生活理想得以实现。这种作者理性的主动处理,损害了形象的美学价值,削弱了形象的批判力量。其间还出现了一个价值观念的怪圈:这时的简·爱实际上跟罗切斯特掉了个个儿,彼此以一种新的不平等婚姻取代了旧的不平等婚姻。
艾米莉·勃朗特 Emily Bronte 1818-1848
《呼啸山庄》
以梦魇和恐怖的手法表现了一个爱情和复仇相交织的故事。
凯瑟琳希刺克里夫
呼啸山庄画眉山庄
凯瑟琳是个具有双重人格的人物。分裂成两个对立的“我”——物质的“我”和精神的”我”。
狄更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