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1:由支柱和细层组成的网格状骨骼结构。定义2:一种用于集成或共享地理上分布的各种资源(包括计算机系统、存储系统、通信系统、文件、数据库、程序等),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共同完成各种所需任务的机制。所谓网格,就是将城区行政性地划分为一个个的“网格”,使这些网格成为政府管理基层社会的单元。.网格的产生网格这个词来自于电力网格。“网格”与“电力网格”形神相似。一方面,计算机网纵横交错,很像电力网;另一方面,电力网格用高压线路把分散在各地的发电站连接在一起,向用户提供源源不断的电力。用户只需插上插头、打开开关就能用电,一点都不需要关心电能是从哪个电站送来的,也不需要知道是水力电、火力电还是核能电。建设网格的目的也是一样,其最终目的是希望它能够把分布在因特网上数以亿计的计算机、存储器、贵重设备、数据线等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虚拟的、空前强大的超级计算机,满足不断增长的计算、存储需求,并使信息世界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电网和网格对照电网:当你用洗衣机洗衣服时,你只关心衣服什么时候洗好。而不在乎洗衣机用的电是来源于水力发电,火电厂还是核电,你只需要把插头插入插座就行了。网格:当你在电脑前工作时,你唯一关心的是要做的事(比如一项计算,设计等等)无论电脑连上什么网路,你都可以得到所需的计算能力和储存容量。.电网:我们现在用电的基础建设是“电网”。就是利用输电站、电力站、变电所和电线等等,把许多不同种类的发电厂和你家联系起来。网格:对于上述的基础建设就叫“网格”。就是把电脑、工作站、服务器等计算资源连起来,而且提供必要的使用机制。电网:电网是显而易见的,你不必担心你所用的电力是从哪里或者如何产生的。网格:网格也将成为显而易见,你不必担心你所使用的电脑程序和资料在那里,网格中间服务器都会把最适合的计算资源分配给你的工作。.电网:电网很普遍,电力到处都有,只要插上插座就能获得电力资源。网格:网格也将很普遍,电脑、笔记本或者是掌上电脑、手机,甚至是一般的家用电器都可以通过网格插口连上网格。电网:电网是公共设施,你只要付钱就可以用电。网格:网格也试图想为广大民众服务,只要付钱,都可以享用网格无穷无尽的计算资源和储存能力。备注:另一种说法是网格就像一个巨大的网,里面有很多格子,每个格子就是一个局域网格,每个节点就是一台计算机。.社区管理和社区建设,有一个很著名的“二、三、四”,即“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模式”。“两级政府”的提法是确立区级机关的主管政府地位,强调两级政府,也就是强调区级政府在管理区域内公共事务的独立地位,意味着具体的管理事务、管理权限,以及财政资源由市级政府向区级政府流动。.“三级管理”强调街道党政机关在管理本地区事务的重要地位。虽然街道办事处在法律上不具备一级政府的地位,但是强调街道机关的管理职能和地位,意味着街道承担更加明确的协调和管理的职能,包括通过“会签”权,提升街道政府引向行政管理在区内派出机构的影响能力。“四级网络”强调居民区层次在社会管理中基础性单位的地位,通过居民区各类组织,建立起维系社会管理和稳定的网络体系。“二、三、四”模式的实质体现了上海模式的精髓,即强调政府自上而下的行政调控,区、街道和居民区三个层次上的组织体系成为确保社会管理的组织架构。.在快速变化的城市社会面前,“二、三、四”模式,沿用了传统的行政控制策略,即试图用行政力量来整合和调控城市社会。随着市场化变革越来越深化,这种行政主导和控制模式面临越来越多的难题。这些问题表现在一些最直观的现象之上。例如,在“二、三、四”体制下,街道是三级管理中的重心,通过行政化整合的机制,对辖区进行社会管理。这种行政强化的逻辑在理论上可以成立,但是实际运作中却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街道所能够掌握的治理资源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一方面,街道对各类条线部门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虽然街道在名义上是这个层次的协调和领导机构,。在工作评估方面,反而是区行政主管部门来考核街道。因此,很多具体工作的落实,难缠的事务最后都落到了街道身上。例如街道的综合治理工作,由街道综合治理办公室承接,涉及多个上级部门。任何一个区级部门,都可以随时向街道综合治理办公室安排工作任务。各种任务不断下达,但是人员、经费和政策都没有相应配套。另外,街道行政部门沿用的行政化控制手段,无法将辖区内社会力量和市场力量,例如各种社会组织、单位和企业的资源整合起来,为其所用。街道有事无权无资源,单打独斗,不堪重负,影响了街道管理的实际绩效。.
社区网格化管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