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过度反应文献综述..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股票市场中过度反应理论文献综述摘要: 通过阅读与过度反应有关的文献, 在积累一定认识的基础上, 尝试着对过度反应理论内容的发展情况和近几年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从过度反应理论为切入点深入了解行为金融学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并为今后解释股票市场异象做好准备。关键词: 过度反应;股票市场;行为金融学一、过度反应的定义 DeBondt 和 Thaler 最早开始了有关过度反应的研究,带动了了各国学者对过度反应的研究热潮。在他们之后, 各国学者纷纷对不同市场是否存在过度反应以及如何解释这种现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他们在 1985 年的一个研究中发现,投资者对于受损失的股票会变得越来越悲观,而对于获利的股票会变得越来越乐观, 他们对于利好消息和利空消息都会表现出过度反应。当牛市来临时, 股价会不断上涨, 涨到让人不敢相信, 远远超出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 而当熊市来临时,股价会不断下跌,也会跌到大家无法接受的程度。除了从众心理在其中起作用外, 还有人类非理性的情绪状态, 以及由此产生的认知偏差。当市场持续上涨时, 投资者倾向于越来越乐观。因为实际操作产生了盈利,这种成功的投资行为会增强其乐观的情绪状态,在信息加工上将造成选择性认知偏差,即投资者会对利好消息过于敏感,而对利空消息麻木。这种情绪和认知状态又会加强其行为上的买入操作, 形成一种相互加强效应: 当市场持续下跌时, 情况刚好相反, 投资者会越来越悲观。因为实际操作产生了亏损, 这种失败的投资操作会加强其悲观情绪,同样也造成了选择性认知偏差,即投资者会对利空消息过于敏感,而对利好消息麻木。因而,市场也就形成了所谓的过度反应现象[1]。二、股票市场中过度反应理论发展(一)过度反应理论研究对于证券市场上投资者对未预期信息的过度反应的研究, 西方学者从心理学出发, 建立了众多模型, 其中最主要的模型有 Barberis, Shleifer, Vishny ( 1998 ) 提出的 BSV 模型[2]和 Daniel, Hirshleifer, Subrahmanyam (1998) 提出的 DHS 模型[3] 。在这两个模型的基础上, 很多学者在之后的研究中提出了更为全面的模型,如 Odean(1998) 除了运用“过度自信”外, 还运用了“突出经验”这一心理偏差来分析不同形式的信息对投资者投资决策和市场定价的影响[4]。 Barberis 和黄(1999) 提出了 B 模型,主要说明单个股票的过度波动现象, 而以往的模型都是建立在投资组合或股指基础上[5]。步入 21 世纪, 模型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Kin L am( 2010 ) 发展了一种使用伪贝叶斯方法的权重分配模型来进行研究。在他的模型中, 由投资者的保守和代表性启发所导致的权重被分配给了股价收益冲击的观察值。这种权重分配能够在市场异象和投资者行为偏差之间建立一种量化关系, 并且相比其他学者, 他们的模型允许投资者同时具有保守性和代表性启发两个特点[6]。除了在模型方面有所发展外,对理论的证明和寻找更精确的成立条件也得到了研究。大量的实证证据都提供了投资者过度反应的证据, 其中有两个假设是与过度反应的现象是一致的:一个是“新近”假设,它指的是投资者过度看重最近的消息,他们对获益者过于乐观, 对受损者过于悲观; 另一个是“手热”假设, 它指的是交易者试图从

过度反应文献综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分享精品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3-2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