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单位》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体积单位》教学设计及反思《体积单位》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后教学的。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是认识体积、容积单位。教材先呈现了长度单位1厘米,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和体积单位1立方厘米,并指出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然后教材安排了做一做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活动,体会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实际大小。再让学生通过说一说把体积单位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感受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实际意义。后面在认识体积单位的基础上认识容积单位。教材的的编写体现出三个方面的意图:一是把体积单位与学过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联系起来,体会统一单位的重要性,同时对这三种单位有一个直观的区别;二是注重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经验;三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体积单位的实际意义。我的教学设计也围绕着这三方面来进行,为了让学生有充分的活动时间,我把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分开教学,第一课时教学体积单位。学生分析: 小学生思维是具象的,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的过渡发展期。因此,小学阶段学习的几何是属于经验几何或实验几何,这些内容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小学生的经验和活动基础上的。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方法而言,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识是通过操作、实验而获得的,几何的相关概念与关系的获得也是以操作为基础的,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接触几何,到五年级他们对几何教学中的动手操作活动并不陌生,并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经验,但本班学生对操作活动中的自律性还不是很强,教学中应注意对操作活动时纪律的控制。教学目标: 1、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初步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实际大小的表象。 2、知道物体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 3、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类比、举例、等学习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4、通过数学,增强空间观念,发展空间想象力。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建立体积是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教学难点: 能联系已有知识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清楚各自含义。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棱长1厘米和1分米的正方体各一个,1立方米演示模型架。学生准备棱长1厘米、1分米的正方体各一个,米尺1根。教学媒体: 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填单位: 老师身高155()教室的面积为48() 游泳池水深2()占地面积250()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单位,它们是什么单位同学们还记得吗? 课件出示:长度单位面积单位1厘米的长度1平方厘米的大小。 2、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物体的体积,你们还记得什么是体积吗?那么体积的单位又是什么呢? 二、教学新课师: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1、认识1立方厘米(1)出示1立方厘米模型:这就是1立方厘米,让学生拿出自己做的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看看和老师的1立方厘米是否一样大。(2)分组观察﹑探究交流,然后汇报,你知道了什么? 操作要求: 看一看:1立方厘米的体积有多大? 量一量:1立方厘米正方体棱长是多少? 说一说:什么是1立方厘米? 想一想: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物体有多大,把它印在头脑里。举一举:生活中哪些物体体积约为1立方厘米(如蚕豆﹑玻珠、手指末节等) 拼一拼:2
《体积单位》教学设计及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