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学校发展规划新民学校新民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第一部分学校基础分析一、学校现状(一)社会经济现状1、 地理地域特征全镇总面积约为152万平方公里;地形地势为东南高西北低;地质构造以大理石、铁矿石、花岗岩、金矿石、石灰石为主;乡镇方圆半径约为8公里;覆盖情况为行政村、镇直单位、矿产单位、森林覆盖等;行政村数量为11个;行政村分布情况为:东有生木村、白塔村、五家子村;南有上排村、卡拉村、平安地村、头等村、扎兰村;西有西北村;北有革命村;中有新民村。2、 ,,;学龄人口(7—12周岁)1567人;。人口分布情况为:政府所在地相对集中,其他村落相对零散。,%,%o3、 经济情况本镇国民生产总值约为3亿元,农民年收入约为8000元。一般预算收入约为800万,一般预算支出情况约为800万。教育在一般预算支出中所占比例每年均有一定增加。4、 交通条件我镇学生上学的便捷程度很不方便,安全程度不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原因有三:(1) 部分学生住址与学校之间的距离比较远;(2) 部分学生住址与学校之间存在很多河流、沟壑,不但山路较多,而旦路况较差;(3)学生上下学的交通方式不尽相同,有骑自行车的、步行的,也有坐私家车的,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5、城镇化发展情况目前我镇城镇化发展迅速,主街小城镇建设已初具雏形。但因为资金短缺,影响了建设发展的进度。我镇的总体思路是按新农村建设要求规范主街。总体目标及任务是以主街为重点,以各村建设为辅助,力争在三年内实现主街“四化”目标:即路灯“亮”化、街面“绿”化;主街环境“美”化;建筑设施“规范”化。总体措施是以组织协调、制度保障、资金投入、科技支撑四方面为依托,全面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进度。(二)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状况1、 发展规模我镇公办幼儿园数1所,中学生已经撤并进城,小学生共有497人。2、 普及程度目前学前毛入园率为8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小学在校生年度保留率为100%,小学在校生年度升学率为100%。3、 教师队伍建设我校教职工总数为105人,、 办学条件全镇校舍建筑总面积为9662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约为15平方米,体育场面积达标学校数有1个(中心校),体育器材配备达标学校、音乐器材配备达标学校、美术器材配备达标学校均为0。5、主要成绩(包括代表本级政府教育事业发展成绩的特色工作等)我校每年都向镇政府争取在教育事业发展方面的扶持力度。(三)基础教育学校布局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1、本地区基础教育学校布局现状本地区基础教育学校布局现状曾经是“一•校多址气“一校”即:我镇九年一贯制学校一一新民中学。其中包括公办幼儿园共有6所,村小6所,初中部1所。“多址”是指各单位零散地分布在全镇各个行政村,很不集中。经过各级协调,调整我校撤并、整合成一所中心校、一所蒙小和一所中心幼儿园的布局,有利于教育教学资源合理运用。2、 城镇化趋势下的基础教育布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在农村城镇化建设迅速发展的大形势下,我镇的基础教育布局已经越来越不符合当今形势的要求,尤其是“一校多址”十分不利于教育资源整合,十分不利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十分不利于教学交流,十分不利于安全建校。3、 城镇化与学校布局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1) 区域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学校基础教育质量。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和区域环境较好的地区,如政府所在地学校教育教学等硬件设施等相对较好,因此教育教学质量方面提升较快;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和区域环境较差的地区,如周围零散行政村所在地村小学校教育教学等硬件设施等相对较差,因此教育教学质量方面提升较慢。(2) 从人口流动情况看,人II流动正由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学生也随之向教育设施相对完备、师资力量相对较强的学校流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的均衡发展。4、 人口变化对基础教育布局的影响由于农村小城镇化的加快发展,政府所在地的常住人口正和流动人口正以6快的速度逐年递增,随之而来的影响是政府所在地学校的教育教学压力在逐年增大,而各村小教学点的学生人数区在逐年递减,这也严重影响了教育的均衡发展。5、 农村学前教育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包括公办、民办幼儿园的比例及分布情况等)本地区学前教育布局现状主要也是“一园多址”。“一•园”是指新民镇幼儿园,其中包括各村小公办幼儿园共有9所。“多址”是指这些单位非常零散地分布在全镇的各个行政村小,很不集中。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的比例为9:,目前形成一所公立中心幼儿园。6、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根据现有状况,我校将逐步撤并
001新民学校整体发展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