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doc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反思一: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这节课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地方主要体现在较好地贯彻了课改的新思想,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计算在生活中很有用,但单纯的计算又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为此,我把计算教学融入到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中,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列竖式计算的方法。首先根据课本主题图创设学生郊游乘车活动,提出四个班只有两辆车怎么办?你认为哪两个班可以合坐一辆车?,从而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并把这个情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对此学生非常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高。在掌握了计算方法之后,还为学生设计了为皮卡丘买商品的活动。这样不仅较好地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较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列竖式计算对学生来说只是变换了一种书写的方法,不会太难。因此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独立尝试。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就请自学课本或请教旁边的同学,培养他们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通过独立尝试和小组讨论学习后,无需教师多讲一句,就能把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说岀来。如列竖式时个位要对齐个位,位要对齐十位,从个位算起,个位满十要向前一位进L等等。所以我想,教师只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民主、可以充分发展的环境,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这节课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例如,在学生汇报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时,有几个学生提出也可以从十位加起,这时有学生反驳说如果要进位的话,你先算十位再算个位,当个位向十位进1后,就要把十位擦掉重新写,这样比较麻烦,所以不能从十位算起。学生说得非常好,但我没有抓住机会因势利导让学生想想试试,而是继续按教案进行教学,这说明我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还不能把课改的理念完全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不断努力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并不断实践,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反思二: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学期临近结束,一年的新教师培训考核也随之而来,本次考核分为课堂考核和综合考核两部分。其中课堂考核是两位新教师为一组,由教师进修学校的老师以100分值来评定。正由于临近期末的原因,数学教学内容只剩下一个单元统计,接下去都是总复习了。争取了指导师的意见后,把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笔算这一内容作为课堂考核的课。定下课题,我就集中精力,查阅网络上的资料,用心设计教学流程,必要时也找同事商量讨论。接着进行了两次磨课,在指导师的细心的引导下,不断补充、修改、完善,最后形成一【第相对来说比较完整的教学设计。很快就迎来了5月24日课堂考核的日子,一起床就绷着筋,一鼓作气,在紧张与期待中上完了两位数加两位数。导入新课,简洁有效;新课展开,环环相扣;练习设计,层层递进;语言表达,轻重缓急,非常优美考核老师给的这些词,虽是简短几字,但给我了极大地鼓励,是对我作为一名新教师的极大肯定,欣喜若狂。但其中肯定还存在种种不足,考核老师也一一指出,并给岀了相应的解决策略。要及时进行知识之间的必要沟通。本节课先抛出算式3630=,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出来的。这道题学生用了①口算。先算3030二60,再算606二66。②摆小棒。先摆好3捆6根,再在3捆的卜面摆好3捆,最后是6捆6根,就是66。③列竖式。先写36,再在3的下面写好3,在6的下面写好0,结果是66。教师先肯定这三种方法都行,接着让学生用自己认为又快又对的方法做下一题篇】:3534,结果发现列竖式计算是又快又对的一种方法,这样学生就心甘情愿地接受列竖式计算。但是已经学习的口算和摆小棒与这节课的新知竖式计算是不是一样呢?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学生在知识的认知结构中,还不能建立旧知与新知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设计一个让学生去找找这三种不同算法的共同点是什么的环节。经过讨论交流,发现相同数位对齐是它们的共同点,都是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这样一个比较、发现的过程,有利于学生促进对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利于建构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头脑负担。要懂得利用学生的错误进行有效的教学。在基础练习中,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642=O这课是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竖式计算,学生可能会认为64=10,所以6肯定写在2的下面,学生的错误率相对降低。但细细一想,这并不是列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的算理,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算理,最好把题目改为:542=O这样就可以提供一个让学生去犯错的机会,便可抓住错误进行辨析教学,明白相同数位对齐的算理。让学生在认知冲突的地方进行突破,可提高课堂效率。特别是作为新教师的我们,有时很害怕课堂上学生的答非所问,最好学生一步步顺着教学设计走,使课堂行云流水。但有时可以利用教学机智,及时捕捉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