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二胡运弓技法.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二胡运弓技法研究摘自《实用二胡运弓技法研究与训练---张令杰》二胡运弓技法研究1、长弓顾名思义,二胡的长弓是指从弓根——弓尖、弓尖——弓根的全弓,或曰满弓。从肢体动作来说,它属于展开运动状态,涉及到手指、手腕儿、小臂、肩部乃至躯体部分。长弓的运行速度可谓千差万别,但也可归纳为慢长弓、中速长弓,快长弓三大类。与之相对应的,是可谓千差万别的运弓力度。长弓是二胡运弓技法中的根基。作为一种抒情性、歌唱性强的乐器,二胡擅长演奏的乐曲,其弓法技术的“主要成分”多数属于长弓范畴。长弓技巧还是发展和掌握其他运弓技巧的基本保证。这是因为长弓一般运弓速度慢一些,我们有时间调整运弓的动作感觉。所以,应当从长弓训练中获取松弛、平衡的能力,打下运弓技法的良好基础。按照一股规律,拉不好长弓的人通常也不会有好的快弓技术。对于初学者来说,长弓似乎好学易掌握,然而,对于已经学习二胡演奏多年的学生来说,却未必都能够拉好长弓。这是因为,我们所说的长弓,必须真正具有相当的质量水准。比如,慢长弓应该具有协调舒展、平衡稳定的动作,松弛、圆润、通透、明亮的声音;快长弓应该具有敏捷有力的运弓动作,或饱满厚实或纯净明亮的声音。这一切可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要拉好长弓首先就要解决所谓“始动点”问题。二胡运弓的“带动说”带来了一系列运弓方面的弊端,我们不应继续遵循这样的理念来学习,而应该按照“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的理念,重新审视、设计二胡的运弓动作。笔者愿意用以下几句话概括二胡长弓的运弓动作:源于心灵始于手,或刚或柔腕儿走,同展同收大小臂,平衡稳定靠肩头。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即便我们只是拉一下空弦,脑海里也应该具有丰富的想象空间,如果需要,可以拉出忧思缠绵的空弦音,也可以拉出欢腾热烈的空弦音。因此,第一句话“源于心灵”,说的是未有声音先有“心情”的道理;“始于手”,意思是说如果需要我们设定一个“始动点”的话,笔者认为非“手”莫属〔手指、手腕儿),手指是人的心灵“触控”琴弦最前沿、最敏感的部位,演奏者要奏出怎样的一种声音,手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二句话的意思是说,手腕儿的重要作用有两点:一是协调手臂的运弓动作,没有协调,便没有了舒展与灵巧;二是提供运弓的色彩变化(轻、重、缓、急,或刚、或柔,主要依靠腕力的变化来实现)。表面看上去,二胡的运弓始动于手腕儿,其实它的真正作用就在于以上两点,手指在腕子动作的同时也要随之作出各种相应的变化。第三句话的意思是说,手指、手腕儿动作的同时,大臂小臂的同时伸展与回收,可以有效地避免肘部“架起来,拐出去”或拖延滞后的不良习惯。这样,才有可能获得协调舒展、干净利落的运弓动作。关于大臂小臂运弓动作的准确性,还可以把握这样一个参考原则,即大臂在积极伸展的同时,还应始终保持自然下垂的感觉,在任何一个“弓位”都是如此,也就是说运弓动作中一点儿多余的劲儿都不要用。第四句话的意思也不难理解,“平衡”是运弓动作中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对于运弓来说,能否使音乐旋律连绵不断地流过听众的心田,主要取决于运弓动作能否保持足够的平衡性,而肩关节的支撑是保持这种平衡的决定性因素。这种支撑作用始终存在于不断变化的运动当中,因此,它是运弓环节中较难把握的一道难题。另外,还有这样几个方面需要注意:一是,两肩自然放松;二是,气息均匀稳定;三是,身体要做出顺向协调性配合动作。诸如

二胡运弓技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fanglangjizv
  • 文件大小48 KB
  • 时间20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