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红色的岁月。一队头顶红星、脚穿草鞋的人从这里走过,留下了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故事。爬雪山、过草地、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每一个故事,都有一枚红色的印记,那是英勇的红军留下的。红色记忆的诗篇,便从这里开始了。?在艰难中播种希望,在失败中播种成功。一批优秀的中华儿女倒下了,又有一批站了起来,反动派疯狂的屠刀,可以砍下烈士的头颅,却砍不掉中华民族顶天立地、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红色的火种播到哪里,哪里便燃起熊熊的革命烈火。那是一群什么样的优秀儿女啊,他们舍小家保大家,新婚的丈夫告别妻子,毅然踏上了那条红色的道路;年迈的父母叮嘱儿子:一定要跟着红军走到胜利的那一天……一时间,华夏大地掀起了一股“父送子,妻送郎,夫妻双双上战场”的热潮。?“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是他们响彻寰宇的呐喊;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他们血火铸炼的光环。听, 那一曲曲雄壮有力的军歌,向全世界庄严宣布: 红色,是一种最有生命力的色彩,红军,是一支永远也拖不垮、打不败的胜利之师。?在那艰难的日子里,他们风餐露宿,忍饥挨饿,却从没有一点怨言,有的只是不灭的信念之火。曾记得:一条皮带被大家视为佳肴美味;一支竹笛,荡起了多少官兵的乡情。是那悠扬的笛声,将劳累了一天的将士带进梦乡, 带进了慈母的怀抱里……??不知道血色的夕阳能否留住那短暂的一瞬,可我却明白:国旗之所以那样鲜艳,是因为它浸着红军的鲜血。红色的记忆中走来一位老人,他始终在重复那些鲜血染成的故事……那故事的主人公如今早已不在人世,但那枚闪着金光的军功章,却时时照亮着我们前进的道路。?红色的记忆是一页特殊的历史,它将永远烙在我们的心里……?红色记忆篇中央小河会议? 1947 年6月 30 日,刘伯承、邓小平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 4个纵队 12 万余人,于山东省的临濮集至张秋镇 150 公里的地段上,一举突破黄河天险,挺进鲁西南,发起鲁西南战役,由此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为了讨论人民解放战争转入全国性战略进攻后的有关任务,部署各战区的协同作战问题, 1947 年7月 21 至 23 日,中共中央在陕北靖边县小河村召开扩大会议,又称小河会议。会议在院子里临时搭的凉棚下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中央部门和西北地区领导人陆定一、杨尚昆、彭德怀、贺龙、习仲勋、贾拓夫、张宗逊、马明方、王震、张经武,还有从晋南前线赶来的陈赓。?周恩来在会上总结了人民解放军在战争第一年取得的成绩,分析了敌我双方军事实力的消长趋势。指出:敌军在建制、人员、武器等方面,都损失了约 1/3 ,战斗力已大大削弱,这就为?我们争取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毛泽东作了重要讲话,首次提出对蒋介石的斗争计划用 5年来解决的设想。他说,从过去这一年的作战成绩来看,是有可能的。在政治上蒋介石也已更加孤立,更加众叛亲离。我们说 5年,用不着公开宣布,还是要作长期准备,准备用 5年到 10 年甚至 15 年。?会前,中共中央考虑到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实施战略突破后战局的变化和陕北的粮食供应问题,与西北野战军、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和晋冀鲁豫野战军太岳纵队领导人磋商后, 决定太岳纵队不来陕北,改为渡黄河南下, 出击豫西,协助刘邓大军经略中原,从战略上配合陕北战场。?为加强西北战场,会议决定组成以彭德怀为书记的西北野战军前委,使西北野战军进一步发挥牵制和逐步消灭胡宗南集团的战略作用, 同时由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贺龙统一领导这两个解放区的地方工作,使晋绥解放区进一步成为陕北的后方基地。?小河会议是解放战争处于转折关头的一次重要会议,它对于实现中共中央的战略意图,即不等完全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和人民解放军总兵力超过敌军,就以主力打到外线去, 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迫使敌人转入战略防御,改变敌我攻防形势,将中国革命推向新高潮,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会后,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刘邓大军于8月初千里跃进大别山,开始了全国性的战略大反攻。同时,陈谢大军于 8月下旬渡过黄河,挺进豫西,到 11 月底,完成了在豫陕鄂边地区的战略展开任务。陈粟大军 9 月越过陇海铁路南下, 11 月中旬完成了在豫皖苏地区的战略展开。至此,三路大军都打到外线,形成了“中央突破,两翼牵制, 三军挺进,互为犄角”的战略进攻态势,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
红色记忆-课件(PPT·精·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