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管理消毒药械的管理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标准预防原则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口腔科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口腔器械处理操作流程口腔诊所牙科手机清洗、保养方法(后附) 口腔诊所牙科手机手工清洗清洗、保养流程(后附) 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交接制度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管理 1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应由医疗机构统一采购。 2、购入时索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及附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生产企业的销售人员应出具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委托授权书原件)。验看销售人员的身份证并索取其身份证复印件,并加盖持有商的印章。 3 、进行质量验收,并记录购买时间。 4 、用前应检查小包装的密封性、灭菌日期及失效日期,进口产品应有相应的中文标识等,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产品,不得使用。 5、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 应存放于阴凉干燥, 通风良好的物架上, 距地面≥ 20cm, 距墙壁≥ 5cm 。 6 、应有植入物、高值耗材管理制度,购入时索取相关证件,有购入、使用记录,粘贴条形码,并可追溯。 7 、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按医疗废物进行处置。消毒药械的管理 1 、医疗机构统一采购消毒剂。 2 、购入时索要《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报告》等证明文件。 3 、进行质量验收,并记录购买时间。 4 、严格按照消毒剂使用说明书中的使用范围、配制方法、注意事项正确使用。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 1 、医务人员应认真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2 、定期培训,使医务人员熟悉掌握手卫生知识及正确洗手方法。 3、配有方便医务人员洗手的手卫生设施、干手设施, 使用皂液或肥皂, 皂盒应有良好的滤水功能。 4 、医务人员当手部有污染时,应洗手。当不便洗手或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 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5 、直接接触每个顾客前后;接触患者粘膜、伤口、血液、体液前后; 摘手套后; 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6 、医务人员应掌握正确洗手方法: 1 )在流动水下,使双手充分淋湿。 2 )取适量肥皂( 皂液) ,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3) 认真揉搓双手至少 15 秒钟, 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 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 具体揉搓步骤为:内( 见图 )、外(图 )、夹(图 )、弓(图 ) 、大(图 ) 、立(图 ) 、腕。 7 、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8 、医务人员卫生手消毒方法同以上洗手图示。标准预防原则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 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 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一、局部处理 1、锐器伤: 依靠重力作用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 尽可能使损伤的血液流出,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局部挤压。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用 75% 的乙醇或者 % 碘伏进行消毒后用创可贴覆盖, 必要时包扎。 2 、粘膜暴露: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污染的粘膜,直至冲洗干净。二、检查及追踪 1 、报告机构负责人,进行相关化验检查及追踪。 2 、被乙肝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如抗 HBs ﹤ 10mu/ml ,加强注射乙肝疫苗,24 小时内注射免疫高价球蛋白; 如抗 HBs 阴性,注射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在不同部位注射第 1 针乙肝疫苗、于一个月、六个月后完成第 2针、第3 针的注射。如抗 HBs ﹥ 10mu/ml 可不做处理。暴露后第 1天、 3 月、 6 月进行化验。 3、被 HIV(+) 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 立即拨打: 市疾控 7245459 →确认暴露级别,实施预防用药,并在暴露后立即、 1 月、 2 月、 3 月和 6 月后监测 HIV 抗体。 4、被梅毒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 在医生的指导下用青霉素或长效青霉素预防,并在暴露后第 1 天、 1 月进行梅毒血清学试验。口腔科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布局要求 1 、口腔科诊疗区域、技工室和清洗消毒间应分别设置。 2 、口腔诊位见最好有隔断,防止气溶胶交叉污染。如开展拔牙、口腔外伤缝合等项目应设置口腔外科诊室。开展口腔简单种植外科治疗应有独立的诊室,复杂种植技术应在手术室进行。 3 、技工室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方便疏散粉尘。摄片室放射设备安排在建筑物的一端,人流较少区域。 4 、有方便的洗手设施,为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干手设施和手
口腔院感管理制度汇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