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式太极拳传承人武禹襄武河清,字禹襄(1812-1880),号廉泉,清代直隶广平府人。禹襄曾祖静远以武痒生授卫千总职;祖父大勇,弱冠游武摩;父烈,邑摩生。长兄澄清,举人,官河南舞阳县知县;次兄汝清,进士,官刑部四川司员外郎。武禹襄武学,以气贯串。武式太极拳融儒家文化、道家养生、中医保健、武术强身于一体,具有增寿益智、祛病健体、美容塑身的功效。武式太极拳,朴实无华,人称干枝老梅。与人交手,不重招数外形,注重接劲打劲。练习中要求用意气的变换来支配外形的运动,强调走内劲而不露外形,以达到制人而不伤人的神奇境界。李启轩和李亦畲武氏太极拳第二代宗师李经论字亦畲,河北永年望族。父世馨,字贻斋,生于1832年卒于1892年,终年60岁。于1852年始,从其舅武禹襄学习太极拳。李亦畲躯干短小,目近视,而数十年纯功,始于守中,中于行气,归于凝神致虚。以虚灵为体,以因循为用,比手时变脸变色,静以待动,当之者辄腾空而出。李亦畲精于技击、拳理,苦研拳功,勤于笔耕,继承和完善了其舅武禹襄的拳架和拳论。著有“太极拳小序”、“五字诀”、“撒放密决”、“擎引松放七言四句”、“走架打手行工要言”、“打手歌”入韵,并绘“左右虚实图”二幅,“论虚实开合”等。郝为真郝为真,名和。永年城里人。生于清朝末年(1849年)卒于民国初年(1920年),他体貌魁伟,敦厚强毅,深嗜武技,及观李亦畲打手,遂改从亦畲专心学太极拳,两年余仅得粗迹,勤学苦练者六载。亦畲叹其诚笃,乃授之真诀,自此功力日进。当时爱武者都以拜郝为师学拳为荣,授徒逅布华夏。其拳技演为一派(曾一度称为郝派)。其所传架子,系将武李氏所传架子加开合,按一至四呼发口令,以便领导学生集体学无著作,现有讲解“不丢不顶”和叙述其“练功之阶段”的感觉两篇纪录。他传子郝月如,徒弟有孙禄堂、李保玉、李圣端、李福荫、韩钦贤、张振宗等武林高手。由于创编了一呼四发的开合太极拳,使武氏太极拳得到进一步发展。郝月茹郝月如名文桂、郝为真大师次子(1877—1935),得家传,善短打。1928年前在永年第一完全小学任武术教师。并兼任永年国术馆馆长,执馆任教。后应李保玉孙禄堂之约,赴南京、广东等地授艺,教拳终生,殁于南京馆舍:著有《太极拳十三要点论解》、《武式太极拳走架打手》,完善了武氏太极拳开合程序
武式太极拳传承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