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浦沿小学校本课程..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2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浦沿小学校本课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高段语文组 2008 年5月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浦沿小学高段语文校本研究方案★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1、中国的古诗词是中国文学宝库的奇葩,也是世界文学宝库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本学期, 我校各年级继续开展“阅读经典诗文,提升语文素养”的读诗背诗活动,让学生沉浸在贤哲们思想的波澜中提升生命的境界。使学生能更新知识,发展智力,开阔视野,从而树立和培养书香人生的人格品质,为终生学习与发展奠基。 2、本学期的语文教学重点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入加强古诗词教学研究,在学生中开展古诗词朗诵、学习《论语》,积累渗透其他一些古文知识内容。通过本次活动,使得本组语文老师形成良好的学习古诗词的教学氛围,探讨在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高古诗词教学的实效性,增强教学过程的艺术性,努力追求古诗词教学的最优化。 3、同时通过这次活动,让各位老师参与听课和磨课,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在互相学习和讨论中受到一些启发。★展示时间: 2008 年4月 11 日下午 12: 40—— 3: 00 ★活动地点:阶梯教室★各阶段活动安排: 1、第一学期, 2007 年9至10月,高段五六年级学生在熟读《 80首古诗》的基础上,阅读赏析古诗文,初步接触浅层次古文,如《唐诗宋词 300 首》、《弟子规》、《论语》等。 2 、第二学期, 2008 年2 月,开学后初步确定本次教学活动的上课内容,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 3、3月底,在初定教案的基础上进行试教和磨课修整。 4、展示阶段: 4月9日下午,后改为 4月1日下午。 1)活动流程安排序号时间内容引导老师地点 112:40—— 1:20《》韩桂芳阶梯教室 21:30—— 2:15《宋朝诗二首》汤继祥阶梯教室 32:20—— 3:00互动评课蔡晓晴阶梯教室 2)会务安排: 活动主持:蔡晓晴活动记录整理:俞小春签到资料发放:季华锋活动资料:展示课教学设计简案两份杭州市浦沿小学高段语文组 2008 年4月人教版课文第十册《清平乐村居》清平乐· 村居【作者】: 辛弃疾【朝代】: 南宋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背景】这首小令,是作者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写的,词作描写农村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生活,并不能说是作者对现实的粉饰。从作者一生始终关心宋朝恢复大业来看,他向往这样农村生活,因而会更加激起他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就当时的情况来说,在远离抗金前线的村庄,这种和平宁静的生活,也是存在的,此作并非是作者主观想象的产物,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赏析】上阕头两句,写这个五口之家,住在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里,紧靠着房屋有一条流水潺潺、清澈见底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在这里,作者只用了淡淡的两笔,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环境勾画出来了不难看出,这两句在全首词中,还兼有点明环境和地点的使命。三四两句,描写了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聊天的悠闲自得的画面,这几句尽管写得很平淡,但是,它却把一对白发翁媪,乘着酒意,彼此“媚好”,亲密无间,那种和协、温暖、惬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 形象地再现出来了。这就是无奇之中的奇妙之笔。当然,这里并不仅仅是限于这对翁媪的生活,它概括了农村普遍的老年夫妻生活乐趣,是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下阕四句,采用白描手法,直书其事,和盘托出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大儿子是家中的主要劳力,担负着溪东豆地里锄草的重担。二儿子年纪尚小,只能做占铺助劳动,所以在家里编织鸡笼。三儿子不懂世事,只知任意地调皮玩耍,看他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的神态,即可知晓。这几句虽然极为通俗易懂,但却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描绘出耐人寻味的意境。尤其是小儿无拘无束地剥莲蓬吃的那种天真活泼的神情状貌,饶有情趣,栩栩如生,可谓是神来之笔,古今一绝! “卧”字的用得极妙它把小儿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所谓一字千金,即是说使用一字,恰到好处,就能给全句或全词增辉。这里的“卧”字正是如此。【词解】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潺潺流淌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一对白发老夫妻亲热地坐在一起用吴地方言聊天。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家编制鸡笼;最有趣的是三儿子调皮可爱,躺卧在草地上剥莲蓬吃。【评析】这首词反映了朴素、温暖而有风趣的农村生活的一个侧面。全词只有短短几句,却把一家农户的环境气氛和全家老少勤俭淳朴的劳动生活面貌都鲜明地勾勒出来,给读者展示出一幅生动的农家生活画面。在描写手法上,这首小令,没有一句使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作者能够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

浦沿小学校本课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