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安全工作总结交流促进幼儿园规范管理夯实安全基础工作安全对个人来说是一种幸福,对我们幼教人来说,安全是一种责任。做好幼儿及职工的安全工作是关系到每位职工和幼儿家庭幸福的头等大事。我园坚持以巩固安全管理、安全现场、安全操作三个标准化为主线,贯穿于幼儿园日常管理工作,夯实安全基础。一、日常管理完善规章---制则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园如果没有健全的安全制度做保障,就会陷于口号,流于形式。首先将幼儿园日常的现场管理工作和安全紧密联系,成立管理小组,从而形成管理工作流程,进行现场及安全工作任务的分解,疏通管理渠道。在幼教中心制定的各项制度及安全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管理小组成员针对幼儿园实际情况、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职责分工不畅的时段,进行跟踪及沟通,不断完善并补充制定一些有利于幼儿园安全管理的职责及管理办法。比如在巡查中保管员发现夏季开水打到班上后,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及时和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并制定了开水管理的办法,通过全园学习后,将管理职责与办法粘贴在班级保温桶旁,根据季节变换调整烧开水、打开水的时间,确保开水进班的安全饮用。行政园长查看离园环节时发现每天门卫交接幼儿是安全薄弱的时段,门卫空间小,进出人员频繁,易造成交班幼儿走失,交接不清的现象,于是我园安排教师轮流值早晚班,制定晨间早接班、离园晚班工作制度并制作当班手册记录本。我园60%的教职工乘坐专车上下班,遇到堵车等突发事件的情况后,影响了幼儿园的工作秩序,存在幼儿来园无人接待看管的安全隐患。我园特结合现状制定了“职工专车晚到的应急预案”,并组织学习粘贴在门卫,防患于未然。遇到突发的幼儿园停电、停水状况,如果没有及时处理,也将会导致一些隐患的发生,为此幼儿园制定了临时停水、停电处理要求。对于幼儿园班级新增配的设备用品做到及时上台帐,并按照配置点张贴使用制度,明确使用管理职责。如配置消毒柜、消毒灯、移动式消毒器时,进行设备安全学习,学会正确使用,同时发放管理制度并定置张贴。由于各类制度的不断完善,管理上有章可循,各岗有责可查,更加有利于岗位人员的操作,职工知道该怎样做,管理人员管理职责到位,知道查班看什么管的标准是怎样的。二、各个岗位恪尽职守---明责为了保证常规工作的有序,现场工作环节的严格执行与落实,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我园每个班级都配备了一本《幼儿园教职工手册》,并不断改进更新手册内容,将各岗位安全操作作业流程进行动作分解,利于职工进一步明确各项管理制度,有的放矢的开展各项工作,形成良好的工作秩序。1、明确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职责。为了落实幼儿园的各项规章制度及管理办法,首先将幼儿园行管人员的管理职责进行分工明确,让每位管理人员都很清楚自己在各时段、各环节的管理职责所在,并能严格执行查班制度,管理责任人每周向园长汇报一周查班情况,及时反馈发现的问题沟通解决,管理检查情况报园务会为当月考评依据。2、明确炊事员安全管理职责。食品卫生管理是幼儿园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从采购、验收、储存到食品加工、分发等各个环节,做到了合理、规范;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做到饭菜留样足量、足时,并有详细记录,确保了幼儿的食品卫生安全。在日常管理中,我们发现炊事员虽然都在执行中心炊事员作业标准,但在岗位实际操作中存在人员多、重复环节多,职责分工不明确不清晰的现象,就及时对三位主要上灶的炊事员进行了主班、配班1、配班2、岗位操作职责细分。针对问题现状专门制定了炊事员现场工作职责分工表,明确各自职责,将中心作业标准进行操作动作分解,真正做到责任到人考核到人。3、明确班级人员安全管理职责。有序的班级管理不仅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常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有效的减少和杜绝事故的发生。我园坚持每月实施班级管理检查绩效评比,完善各岗职责及考核细则,规范教职工的管理,注重常态下各项工作检查指导。首先建立了班级常规工作评价体系,注重在常规管理工作中培养教师良好的素养,提高班级管理能力。保障幼儿及职工的安全,必须创造良好的环境,将常规管理和“6S”管理相融合,通过反馈、比较、相互交流,指导职工不断明确“6S”管理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性。规范教师操作行为。保证物的状态合理顺畅,使人、物、环境更加谐调,从而增强人的安全行为,避免事故的发主。4、门卫治安人员的日常管理职责分时定责。随着门卫管理不断规范,中心为各园增派了保安人员,门卫人员却容易产生依赖思想,混淆工作内容,职责不明确等问题,依据中心门卫人员的工作作业标准,进行工作内容职责的操作分解,制定门卫人员6S卫生厂容操作流程,明确每天、每周、每季必须完成工作内容,制定门卫值班安全管理办法,明确门卫治安人员安全职责。早晚时间段补充人员站岗5、全园职工明确各类应急预案的职责。制定了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无论是桌面演练、现场演练、还是以班级为单位的演练,我们
幼儿园安全工作总结交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