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15 冲出科举制羁绊的近现代中国教育.doc高考难点专题:难点15 冲出科举制羁绊的近现代中国教育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新思想的萌发,教育也开始冲破科举制的羁绊,步入了近代化的历程。近现代教育的发展大体包括晚清时期、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几个阶段,对近现代政治、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难点磁场1.(★★★★)(2000年全国高考题)与科举制下的官学相比,“四书五经”2.(★★★★)(1999年上海高考题)有位史学家说:“科举制的实行,用统一的标准来选拔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了国家的政治”。清末维新人士认为:科举制度“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造成了“破坏人才,国家贫弱”的后果。据此回答:(1)这两种看法是否互相矛盾?(2)请就科举制从隋唐的产生到明清以后衰落的历史,谈谈你对其作用的评价。●案例探究1.(★★★★★)改革开放以来,教育蓬勃发展,主要表现为①第一次提出培养学生生活实践和创造能力的理论②实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③完善了教育立法④形成了初等、中等、高等三级教育体系⑤邓小平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A.③④⑤ B.②③ C.②③⑤ D.①④命题意图:该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和对历史概念的分析判断能力,一是让学生将几个不同时期的教育成果区别开:二是将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发展的表现和原因区别开来。知识依托: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成果。错解分析:本题较容易出现的错误是⑤,但由于本题题干限制为教育蓬勃发展的主要表现,而邓小平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是教育蓬勃发展的原因,还不能理解为教育蓬勃发展的表现。但由于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提出的,所以出现错选的可能性很大。解题方法与技巧:①要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如,第一次提出培养学生生活实践和创造能力的理论和形成初、中、高三级教育体系是近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不可能在改革开放以来才提出和形成。②注意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如,邓小平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只能是为我国教育指明了方向,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不应理解为教育发展的表现。答案:B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 邓小平在《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中指出:“科研是靠教育输送人才的,一定把教育办好。”又在《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中说:“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是我要自告奋勇来抓。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材料2 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大”的报告中指:“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回答:(1)根据材料1,邓小平是怎样看待教育、科技与现代化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的?(2)根据材料2,江泽民的话表达了怎样的观点?(3)材料1与材料2的观点的共同之处是什么?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材料和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本题答案仅有几十个字,对学生知识归纳、概括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知识依托:教育的基础地位;教育与科技、经济及现代化的关系。错解分析:解答该题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答案冗长,语言啰嗦。其次,在解答第(3)问时,把教育和科技
难点15 冲出科举制羁绊的近现代中国教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