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结构》教学设计
【摘要】本文对教科版信息技术选修本《算法与程序设计》 循环结构的内容在教学结构上就以往的教学过程做了一个分析和反思,进而摸索出笔者认为较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利于学生对这些知识点能有融会贯通的理解,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算法程序设计循环结构教学顺序
【正文】
一、教材分析
使用教材:《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循环结构。课本在介绍循环结构时,先介绍For…Next形式,因为这种结构形式简单,对于一些已知循环次数的问题书写起来很方便。但这种结构形式对学生来讲不易理解循环的本质和循环的控制条件。如果循环的执行过程和原理在Do While…Loop和Do…Loop Until两种语句形式中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无形中把For…Next孤立一种与当型循环关系不大的形式。这样的教学顺序使得学生难以融会贯通地理解这几种循环语句的运行机理和相互间的关系。
鉴于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在实际教学中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顺序做了如下调整:先讲直到型循环,再讲当型循环,最后讲For…Next循环。
二、学生分析
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相当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在前面的学习中,他们初步掌握了的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对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有一定理解。
三、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理解循环结构的基本思想;
2)掌握解决循环问题的基本方法、循环体和循环条件;
3)掌握直到型循环及VB的do循环语句do...loop until语法格式;
4)尝试用do循环语句do...loop until编写简单的程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四、教学重点:循环结构的基本思想,do循环语句的语句格式、控制循环的条件、执行过程。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确定控制循环的条件;确定循环体的内容。
五、教学方法
采用示例引导,任务驱动方式。讲清概念;注重实例分析,重点突出新知识点,重视新知识的精讲多练。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知识准备
现有变量i=0,现将i中的值加上1,怎么编写程序?结论:i=i+1
如果这个将这个赋值语句执行5次,i中的值为多少?结论:5
这里用i变量实现了数的累加,由于i=i+1执行一次i将会被加1,因此i=i+1这个语句称之为计数语句。
学生思考并回答老师的提问。
为学生理解新课知识打下基础
导入新课
2008年我们国家举办了举世瞩目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完了我们的奥运梦。你知道2001年7月13日在莫斯科申办奥运会的最后阶段,国际奥委会是如何通过投票来决定主办权归属的吗?
方法:对五个申报的城市进行表决的程序是:首先进行的第一轮投票,如果哪一个城市得票超过半数,那么该城市将获得举办权,表决结束,宣布主办城市;如果所有的申报城市的票数都没有半数,则将得票最少的城市淘汰,然后重复上述过程,直到选出一个申办城市为止。(在描述方法的同时在黑板上板书自然语言算法描述)
学生观察思考,
“循环结构”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