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朱熹读书法”之现代教学启示朱熹在长期教育实践中,不仅非常重视教师如何读书,而且非常重视如何指导学生读书,“朱子教人为学,必教读书。朱子教人格物穷理,读书亦是格物穷理中一个重要项目。”关于如何指导学生读书方面,他比宋儒其他教育家思想更为全面更为适用。朱熹死后,他弟子对他平日之训加以概括,归纳为“朱子读书法”六条:一曰循序渐进,二曰熟读精思,三曰虚心涵泳,四曰切记体察,五曰著紧用力,六曰居敬持志。一、浅述“朱子读书法”“朱子读书法”是朱子教学思想体系重要内容,现分别浅述如下: 1、循序渐进循序渐进位于读书法之首,可见朱熹非常重视这一方法。朱熹说:“尝以为天下万事皆有一定之法,学之者须循序而渐进”,“读书之法,当循序而有常”,有说:“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循序渐进就是按照一定得顺序与学生学习能力制定教育目标,安排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不盲目追求学习速度,而是讲求学习效果。朱熹举读《论语》《孟子》先后顺序来说明读书得循序渐进。他说:“以二书言之,则先《论》而后《孟》,通一书后及一书。以一书言之,则其篇章文句,首尾次第,亦各有序而不可乱也。量力所至,约其课程而谨守之,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乎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如是循序而渐进焉,则意定理明,而无疏易凌邋之遗矣”,“须看一书彻了,方再看一书,若杂然并进,却反为所困。”他认为,读书必须循序渐进,按照一定学习规律,依着学生认识顺序逐步而进行,否则就会囫囤吞枣,欲速则不达。 2、熟读精思朱熹在继承了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思想后指出读书不仅要熟读,而且要勤于思考。朱熹说:“大抵读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之于吾之口;继之精思,使其意旨皆若出之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耳。”意思是说,“须逐章熟读,切记深思。”如果读书没有效果,就是熟读与精思没有有机结合起来,鉴于此,他有说:“学者读书,读得正文,记得注解,成诵精熟,著中训解文意,事物,名件,发明穿纽处,一一认得,如自己做出来一般,方能反复玩味,向上有通透处,若不如此,只是虚设议论,非为己之学也。”朱熹着重强调书要熟读,“书宜少读,要极熟”,“读书之法,先要熟读,须是正看背看,左看右看。看得是了,未可便说道是,更需反复玩味,”朱熹认为,书只有反复读,熟读,方能领悟书旨意,即“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正如吃果子一般,“劈头方咬开,未见滋味,便吃了。须是细嚼教烂,则滋味自出,方始识得这个是甜,是苦,是甘,是辛,始为知味。”由此可见,熟读是领悟要旨前奏。书熟读之外,还要精思,即读书时要认真思考,以获取书精髓。“今有一般人看文字,却只摸得写渣滓,到有深意之处不全识。”这正是没有经过仔细思考结果,没有精思,只知文字表面,不可能深究其意蕴,也不可能形成自己思想观点,就不能达到读书真正目。朱熹还认为,精思是一个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过程。无疑到有疑,就是提出问题过程;从有疑到无疑,是解决问题过程。不管是提出问题还是解决问题,都要精于思。因此,只有熟读精思,才能达到理想学习效果,即“心与理一”“永远不忘”效果。 3、虚心涵泳朱熹认为读书要虚心静虑,反复思量,悉心体会作者本意。他说:“凡看书须虚心看,不要先立说。看一段又下落了,然后又看一段,须如人受词讼,听其说尽,然后之可决断。”他还认为,读书不可固执己
浅论“朱熹读书法”之现代教学启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