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上德”与“下德”.docx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上德”与“下德”倘人心终究不能向善,有一日明白地狱只是虚声恫吓而已,便坦然为恶,食品里什么东西都敢加,反正毒死的不是他们家里人就行《老子》又名《道德经》,“道”与“德”都是它的核心概念。在老子看来,德依于道而生,离道愈远,其德愈下。道法自然,所以“上德无为而以为”。这话的意思是说:上德并不是有意而为的,同时也不具有目的性。譬如子女敬爱父母,出于天性,无须考虑这跟外人的评价有何关系。而一旦社会提倡孝道,并建立奖惩机制,“孝”可以获得美名与实利,如汉代以“孝廉”为荐举的名目、出仕求官的途径,人为了竞逐名利而孝,且最好要“孝”得出奇,“孝”得别人做不到,那就离自然亲爱之情甚远,甚至是相背离了。魏晋名士行为荒诞,原因之一,就是嫌恶世俗礼制的虚伪。今人又有提倡“孝道”的,用意大概不错,但如果不明白“孝”在历史上的真实情形,就难免“瞎三话四”。又譬如生活境况好一点的人见有人困于饥寒,物伤其类,心生哀悯,希望能够做一点救助的事情,这也是天然的性情。所谓“救助”,其实首先是救助自己内心的悲哀。而一旦想到这是“慈善”,就已落入下乘;至于计算“慈善”能够给自己带来多少好处,则完全是做生意的念头了。汉初名将韩信,年轻时无业流浪。一位在河旁漂洗绵絮的老妇人见韩信饥无所食,便请他同自己一道吃饭,前后数十天。韩信对老妇人说:“将来我必定会重重报答您!”妇人却大怒,说:“我见你像是一位落魄公子,哀怜你,才请你分食,难道我是贪图你的酬报么?”老子又对“上德”与“下德”作一番对照,谓之“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怎么叫“下德不失德”呢?下德之人,处处依据社会公认的道德规则来行事,循德求誉,或者以德获利,渐离自然,就成了离于“道”的“德”,所以终究为“无德”。社会必须建立一定的道德规则,也难免将道德和利益相互联系,但前提必须是其上有“道”。譬如佛教遣出地狱的图景,以极恐怖险怪的刑罚,使人畏惧。有所谓阿鼻地狱,据称广大有千百万亿里,狱中人一日间千万次死去活来,接连亿万世无有间断。其目的是为了窒塞人心中的恶欲,劝人止恶向善,古人谓之“神道设教”。但说到底,这仅仅是方便法门,倘人心终究不能向善,有一日明白地狱只是虚声恫吓而已,便坦然为恶,食品里什么东西都敢加,反正毒死的不是他们家里人就行。久而久之,恶业满天,世界就成了互相下毒的世界。下德是有目的的,有时名为施德,实为“市德”。战国时候,齐国孟尝君为国相,派遣门客冯?到自己的封邑薛城收债,让他收完债款,视家中所缺,购置若干物件。冯?去后,召集负债的百姓,将债券付之一炬,假称这是奉了孟尝君的命令

“上德”与“下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aokaishui123
  • 文件大小38 KB
  • 时间20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