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中职《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组成与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一门学科,是药学专业课程设置中较为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因该课程具有难度大、理论性强、直观性差等特点,学生难于理解与记忆;而以传统教师为中心教学方法,更使生物化学教学效果难于保证。笔者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在生物化学理论课教学中采用细化理论,积极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作用方法,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同时,笔者设计各类实践活动以满足培养优秀学生要求,在实验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了学生潜能,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剖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方法,并注重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考察。一、理论课中多样学习方法,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生物化学》理论性较强,知识点多且杂,在理论教学中需要教师化繁为简,提炼出精简知识链,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方向将教材中关键知识点找出,在此基础上再将知识点细化、丰富化,之后再由教师进行知识点纠正补漏及提高讲解。通过此方法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例如,在讲解《氨基酸分解代谢》时,教师可将氨基酸代谢过程中主要中间产物提出,形成一条概括性分解代谢链。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通过阅读、讨论、查询资料等途径将代谢链内容丰富化、细节化。该种方法不但将繁杂代谢过程简化、直观化,而且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打消了学生畏难心理,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就感。 《生物化学》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在许多报刊杂志上都有其相关内容,教师可利用多方信息为教学服务。例如,在讲解《维生素》这一节内容时,笔者考虑到学生对“维生素”内容有一定熟悉度,所以在上课时采用教学模式是:教师布置任务――学生阅读、查询资料――学生归纳小结知识点――学生课堂交流、讨论――教师归纳总结。在此过程中,学生涉猎知识范围广,学会了选择与归纳学习方法,不但达到了教学目,而且丰富了知识面,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 ,教师加以指导,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例如,在《水与无机盐》这一节中,阅读性内容较多且浅显易懂,笔者上课时就采用了两种模式:第一种是“由教师给出问题――学生阅读――教师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归纳总结”模式;另一种是“学生阅读――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问题――学生小节――教师总结”模式。这两种模式各有特点,但都是围绕着“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心进行,而且后一种模式通过教师与学生角色互换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这两种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但在问题设计中,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第一,设计问题要有新颖性,能引起学生好奇心。例如,讲解核酸时,可提出问题:“珍奥核酸”是否真能补充人体内核酸?人不吃肉也能长胖,为什么?第二,将因果关系“扣环”作为障碍(问题)让学生剖析。例如,讲解因缺乏维生素B1而导致贫血原因或将尿毒症与肾功能障碍关系以问题形式提出。第三,在实践中出题,难度要适当,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提出以其能力可解决问题。第四,问题提出要体现结构性与逻辑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起到组织协调、咨询引导与激励作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 ,可采用多样形式以增加理论知识趣味性。第一,形象化
浅谈中职《生物化学》的教学改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