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作者背景】
刘长卿(约709~约786),唐代诗人。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少居嵩山读书,后移家鄱阳。开元二十一年(733)进士。刘长卿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的诗内容广泛,各体皆备,诗名盛于中唐前期。安史之乱的社会状况及民生疾苦在诗中亦有所反映。但大多写遭谗贬谪、胸怀不平之意,以及感慨政治失意和山水闲逸的情怀,缺乏雄深苍劲之作。
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高仲武《中兴间气集》)。第一次迁谪在唐肃宗至德三年(758)春天,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茂名)县尉;第二次在唐代宗大历八年(773)至十二年间的一个深秋,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今浙江建德)司马。从这首诗所描写的深秋景象来看,诗当作于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那时正是秋冬之交,与诗中节令恰相符合。
【主旨感悟】
这是一篇堪称唐诗精品的七律,写诗人自己在贬谪途中,经过长沙,凭吊贾谊故居,通过悲伤贾谊的侘傺失意(因被权贵中伤,出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虽被召回京,但不得大用,终抑郁而死),伤今怀古,感慨自己遭受迁谪的悲苦命运。
【艺术鉴赏】
,情景交融。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秋草”“寒林”“人去”“日斜”这些景象,渲染出贾谊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寒林”“日斜”,不仅是写眼前所见,也是贾谊当时的实际处境,也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势的写照;“空见”更是把回天乏术、无可奈何的痛苦和怅惆,刻画得入木三分。
“湘水无情吊岂知”,湘水滔滔流去,时光一去不返,此情此景更令人感怀。
“寂寂江山摇落处”,刘长卿在贾谊故宅徘徊,暮色渐浓,江山更趋寂静,一阵秋风掠过,黄叶纷纷飘落,在枯草上乱舞,一幅荒村日暮图,更渲染了诗人孤寂悲苦的心情。
,含蓄蕴藉。
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还是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间处处有诗人“我”在,但这些写得不是那么明显,而是很讲究含蓄蕴藉的,诗人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际遇、悲愁感兴,巧妙地结合到诗歌的形象中去,于曲折处微露讽世之意,给人以警醒的感觉。
1-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