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村镇干部落实政策和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1)农村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在于村干部。村干部队伍建设好坏,直接影响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如何配齐配优村级干部,让村民在集体事业中有领头雁,让国家惠民政策和各项法律法规准确、及时惠及群众 ?如何实现村级干部承前启后,后继有人,村级各项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两大问题,我镇通过走访各村干部,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座谈会等形式,对我镇村干部的工作现状进行深入的调查。一、我镇村干部的配备情况及工作现状镇地处湘南粤北,是临武的南大门,辖15个行政村,面积86平方公里,现有村定员干部56人,其中女性16人,35岁以下的2人,村支书和村委主任共30人,大专以上学历5人,高中及中专以上学历3人,大学村官2人。村干部队伍整体年龄老化, 特别是村主干。我镇共有15个行政村,配有56名村干部,其中村主干30人。全镇各村村主干平均年龄达岁, 30岁以下的仅2人,只占%而50岁以上的有16名,占%大部分集中在40岁至55岁期间。村干部年龄老化,思想不开放,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带领群众发家致富更是心有余力不足。初中及以下文化的有42人,占%;30名村主干中,大专以上文化的只有5人,中专、高中以上文化有3名,只占%比例相对太低。女村干部所占比例小。全镇 56个村干部中,女干部有16人,只占了%;主要村干中的女主干则更少, 30个村主干中,女主干仅有1人,只占%个别村干部队伍凝聚力、战斗力不强。个别村班子不团结,主干间不合,村干部思想观念落后,又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和能力,在群众中威信不高,村中各项工作难以顺利开展。有的村级人、财、物管理混乱,党员群众怨气较重,干群矛盾激发。调查中发现,我镇增加山村村主干不合,工作上没有做到相互配合,还导致了村之间纷争。有点村干长其在外,对村里的事不能及时到位,严重影响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后备干部队伍培养难,村干部队伍不稳定。调查发现,我镇有的村长期培养不出后备干部,特别是山头村,几年来几乎找不出适合的人选接替。许多村主干反映,村里有本事的年青人基本上都外出工作或经商,好不容易找来的年青干部,在村里也做不久,干了几个月或一年多,外面有更好的发展,也走了。有的村,主干已到退休年龄,但仍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接替,之前培养好的后备干部,往往都留不住。二、存在的问题农村工作难开展。部分村民文化素质低,村里的一些工作得不到支持甚至会遭到误解,致使各项工作开展难度加大。在调查中,许多村干部均反映现在农村工作难做,如:计生、征地等许多工作,经常都得罪人,很难得到支持,工作开展十分辛苦,一些村民又无理取闹。农村青年大量外流。现在的农村,发展机会少,文化水平较高、思想素质较好、工作能力较强、有一技之长的青年,他们大都选择外出务工经商来谋发展。显而易见,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培养一个优秀的农村后备干部,更是难上加难。村干部待遇低。我镇各村集体经济普遍比较薄弱,村级开支困难大。目前我镇村主干月工资标准在 200—400元之间,一般干部的工资标准更低,全镇村级主干平均工资标准在220元左右。村干部待遇低,生活缺乏保障,致使干部队伍不稳定。村小组与村党支部、党员关系没有理顺。民主直选村干部,实行村民自治的本质精神和根本目的,就是在党的领导下把民主政治建设落实到农村基层,让农村群众
调研村镇干部落实政策和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