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构建探讨.doc高校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构建探讨一、 引言高校财务预算工作是高校根据教学、科研和日常管理的目标事先编制的下一年度收入与支出的财务计划,用来分配高校的财务、实物及人力等资源,以实现高校既定的战略目标。高校可以通过预算管理来监控相关目标的实施进度,有助于控制开支,并控制高校的财务风险,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家要求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体制的市场化改革,积极拓宽高校资金来源,保证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率。本文结合全面预算管理的思想,在分析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过程和相关作用基础上,结合我国高校的基本情况,探讨我国高校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构建,为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市场化改革提供一些建议二、 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的构建原则与执行程序基于管理会计的核心思想,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基于自己的战略目标,通过预算工具将企业拥有的各种财务和非财务资源按各单位提交的预算报告分配给内部各个单位和部门,并建立有效的考核标准和控制手段,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经营持续改善、战略有效贯彻、价值稳步增加等目标的管理工具。全面预算管理将预算目标下沉到各个部门,由各个部门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确定相应的发展目标和所需资源,由预算管理委员会统筹各部门目标和预算数据,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分工,建立以上报指标为依据的业绩考核标准和奖惩措施。全面预算的编制是对未来发展的精确规划,以提高企业整体经济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目标的制定要以企业全员参与为保障。只有全体人员重视并积极参与预算编制工作,企业制定的预算才易于被员工接受,才能减少企业管理层和一般员工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负面影响,为顺利实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目标提供保障(一)高校全面预算的编制原则高校全面预算管理是为了实现高校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提高教学、科研和日常管理水平的管理方法。高校不同于以盈利为根本目标的企业,除了考虑增加收入,控制成本的同时,更应该以培养合格、有用人才为最终目标来编制。因此,在编制预算的过程应该遵循以下四项原则:第一,预算编制应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编制方法,让全员参与到预算的编制过程中来,从而保证预算目标的可行性,提高各部门执行预算的积极性;第二,在编制过程中以收入、费用和现金流量为编制重点,收入预算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整个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成本费用应该依据收入的情况予以合理的控制,保证收支平衡的前提后提高费用支出的效率,避免胡乱的费用支出;第三,预算管理工作要建立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和执行人的责任制,把全面预算管理的作为加强内部基础管理的首要内容,切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落实措施;第四,全面预算管理要同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的经济利益相结合,依据各责任部门对预算的执行结果,实施绩效考核,并做好清算结果奖惩到位,从而使各单位的老师、各单位和高校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责任共同体(二)高校全面预算的执行程序高校通过编制预算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教学、科研的效果。高校全面预算的制定是传统预算工作的延伸,可以采取以下步骤来编制:首先,在编制预算之前,应该对学校和各个部门的所有可供使用的资金、教学设备及其他资源的存量情况进行调查和计算,大致估算出预算年度的预计总收入和预计总支出,明确预算年度资金的紧张状况,为各部门制定预算定下基调第二,在资产清查后,应该将预算编制文件下发到
高校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构建探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