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专题四第一节_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吴老太爷从乡下乘轮船来到上海,……坐进30年代的汽车里,像一具刚从棺材里爬出来的僵尸……南京路上,到处是光怪陆离的灯光和高耸的摩天大楼。最让吴老太爷大受刺激的,是一位身穿高开叉旗袍、连肌肤都能看得分明的时髦少妇。那少妇高坐在一辆黄包车上,翘起了赤裸裸的一双白腿,简直好像没有穿裤子。这情形,不禁让吴老太爷全身发抖。终于,吴老太爷大叫一声,昏死过去……
——茅盾《子夜》
请回答: ⑴在材料中,有哪些东西是吴老太爷以前生活中所没有的? ⑵材料中吴老太爷的反应,说明了什么问题?
第一课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服饰饮食住宅风俗
课标导航:
课程标准: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课标解读: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
2、理解近代以来我国在社会生活和习俗领域的变化。
3、认识影响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
知识结构
动荡中近代生活发生变化
新中国的新生活新风尚
新中国成立后
改革开放以来
服饰
(概括说)
饮食
住宅
习俗风尚
原因
西装(外来)
长袍马褂
一、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材料一《管子·君臣》云:“衣服所以表贵贱也。”
贾谊在《新书·过秦论》中说:“天下见其服而知贵贱。”
材料二清代官服标识
思考: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清代官服标识
等级森严礼制规范
(1)长袍马褂 (流行于整个近代)
(2)西装(鸦片战争后传入,民国成立后流行)
孙中山
材料一中国最早赴美留学幼童,因为辫子,受到美国孩子的嘲笑,纷纷剪辫易服。1881年下令撤回中国,穿西服成为一大罪状。
——刘志琴《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潮》
材料二西装由于具有适体、潇洒、便于配领带等饰件的特点,自民国初年便开始在社会上日益流行,并且大有一发不可收之势。
——新华文摘《五四以来中国服饰的演变》
请思考:
⒈从材料一到材料二,人们穿西服的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从不接受西装到接受西装。

专题四第一节_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unde112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