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游戏,让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趣”“味”
摘要:游戏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它将与生命直接价值相关的“乐”渗透到教学中来,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本文开头从游戏带来的吸引力和封杀游戏产生的反面效应简单说明为什么要将游戏引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对于如何用好游戏来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趣”“味”,如何在游戏中提高学生的“能”“力”进行了重点阐述,强调要用好游戏这把双刃剑,教师选择好、用好游戏,并做正确引导十分关键。
关键词:信息技术游戏教学趣味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有着由衷的兴趣,究其原因,不外乎“乐”字。除了信息技术本身的趣味性外,更重要的是游戏带来的“趣”,游戏的神秘性、自主性、强化性、直观性和鼓励张扬个性的特点,与小学生乐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强事物的心理特点正好相符合,使得学生对游戏情有独钟。有段时间信息课在任务完成后都会留给学生部分自由操作时间,学生便肆无忌惮地玩起游戏,并乐在其中;而有段时间游戏被禁止,常有学生会问:“老师,现在可不可以玩游戏”,而且偷偷地玩,可想而知游戏带给他们的轻松和乐趣。要是教师和家长们对游戏执回避或粗暴的态度,或视而不见,或鞭挞封杀,不仅扼杀了学生在其感兴趣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旺盛的活力、团结的品格、细致而坚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难能可贵的创新精神;而且,面对娱乐对生活的全面渗透与冲击,要学生对诱惑视而不见,恭聆并完成师长规定的枯燥教条与脱离生活经验的无尽学业,那么学生身心的疲惫甚至精神的某种程度的异化或扭曲也不足为奇。想想,要是将游戏合理化,将游戏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资源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服务于教学活动,将不失为一种更为有效的课程资源,也同样带给学生无限乐趣。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学习新的复杂客体和事物的方法,是巩固和扩大要领和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维和行动相结合的方法。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生来就好动,是以游戏为生命的。”任教信息技术的全国模范教师郑贤说:“爱玩是小孩子的天性,家长应该亲身参与到孩子们的游戏中来,才能进一步与孩子沟通,告诉他们怎样一个‘度’才有益于学习,而不应该一味地扼杀孩子们的兴趣,只有在玩中学习,学习效率才提高得更快!
”他们的思想启迪我,对游戏与其“堵”,不如“疏”,让这些被看作洪水猛兽的游戏,为我们课堂所用!
一、恰当用游戏来激发“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创造性思维、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小学生正处在机体成长发育的过程,特别是神经系统还不够成熟,注意力集中时间只有二十分钟左右,对于抽象、枯燥无味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他们往往更加难以集中注意力。而游戏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通过游戏教学,能够给孩子们带来乐趣,让学生们能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信息技术,摆脱心中的抗拒因素,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另外,孩子的天性需要游戏,游戏能给孩子即将活跃起来的心理机能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从而也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如浙江摄影出版社三年级上第一单元的鼠标练习,教科书中就已经将游戏融入其中。第2课先让学生认识鼠标及其操作,第3课“鼠标陪我玩一玩”就是让学生通过“涂色游戏”、“拼图游戏”等来熟练鼠标的操作。还有,三年级下第二单元的指法练习,前三课先让学生掌握手指分工,第6课“打字游戏”安
用好游戏,让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趣”“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