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人们热爱祖国、忠于祖国思想、行为与感情,是调整个人与国家关系基本道德规范,是国家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精神之柱。自从有了国家,人们则以爱国为荣,叛国为耻,爱国主义教育是各国德育核心。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把“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放在首位,可见热爱祖国极端重要性。一、爱国主义教育时代背景一提到爱国主义,很多人觉得这是老生常谈问题。其实不然,在今天重提爱与发展仍是主题,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在曲折发展。霸权主义,恐怖威胁不断上升。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互相激荡,综合国力竞争更趋激烈。由此,各国都很重视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来培育民族精神。美国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公民教育重点,强化“美国精神”,“”事件以后更是如此。日本注重以发扬以民族危机感为切入点“日本精神’,但仍然掺杂有军国主义情绪。俄国近年先后制定了对青年、对全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大纲与法案,力求重振民族精神。新加坡自20世纪后期开展“国家至上”价值观教育以来,增强了各族人民对“新加坡人”认同感与为国效忠意识。韩国也在培养“韩国精神”。这些都警示着我们:一个民族,没有以爱国精神为核心民族精神,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国家,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也无从重塑与培育民族精神。虽然我们也十分强调爱国主义教育,但更多时候都是空洞、流于形式教育方式。学校过多精力投入到应试教育中,导致了爱国主义教育某种程度缺失。什么是爱国?列宁讲爱国主义是对祖国忠诚与热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对自己国家最深厚感情。而人感情因素需要有具体体现方式,就如韩国人爱买国货、信赖国货,就是对国家信任一种表现。不容置否,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爱国主义教育良好社会氛围正在营造、优化。但是,我们更应清醒地看到,我们在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所孜孜以求与付出努力,与我们所期望与已取得实效同爱国主义教育在学校社会主义教育文明建设中所处地位、权重相比,还相差甚远。爱国主义作为全面提高学生政思想素质基础性工程,作为学校教育工作重要内容,作为一项长期、永恒教育任务。二、新时期爱国主义内涵与基本要求 1、爱国主义内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与文化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道德要求、政治原则与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核心。爱国主义是一种很深层情感,人们通常都把自己对祖国情感当成是子女对母亲那么去热爱,祖国在英语是MOTHERLAND,母亲之国。对于祖国深层热爱,是一种自然而然地情绪体验,自发地体现在很多方面,体现在对故土家园热爱,保家卫国,这是爱国主义情感自然基础。爱国主义是把爱国当成一种主义去看待。主义就是把某种东西放到很高高度。把国家利益放到很高高度,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候,牺牲个人利益,甚至自己肉体与生命。一提起爱国,想起壮怀激烈战争场面,联想起无数志士仁人抛头颅洒热血宏大历史场景,不过这样场景也只是战争年代所独有,那么身处与平年代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去表达自己爱国情怀呢? 2、新时期爱国主义基本要求在经济全球化今天,我们怎么表达我们爱国情感呢? 首先我们反对闭关自守民族排外主义。我们祖国是世界上古老文明地区之一。我国人民在历
浅谈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