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检查常用术语等视线:视岛上任何一点的垂直高度即表示该点的视敏度,同一垂直高度各点的连线称为视岛的等高线,在视野学上称为等视线。 差别光阈值:在恒定背景照明下,若一刺激点(光标)的可见性为 50%,该光点的刺激强度即为差别光阈值。视网膜和视野的对应关系:视网膜每一个点在视野上都有一相应位置,通过眼的屈光系统,物像投射至对侧视网膜成倒像,因此鼻侧视网膜“看见”的物体位于颞侧视野,上方视网膜“看见”的物体则位于下方视野。视野仪标准背景照度为:,暗背景照明为4dB(采用暗背景检查须使受检眼充分适应)。 视野指数:平均缺损(MD)正常人为0左右波动 ; 校正丢失方差(CLV)正常人为0左右 ; 短期波动(SF)正常人为1-2dB平均光敏感度(MS):受检区各检查点光敏度的算术平均数,反映视网 膜平均光敏感度。 平均缺损(MD):受检眼光敏感度与同年龄正常人光敏感度之差。平均缺损是反映全视网膜光敏感性有无下降程度的指标。 差别光阈值(Differential light Threshol) 在恒定背景照明下,若一刺激光点(光标)的可见性为50%,该光点的刺激强度即为差别光阈值。 短期波动(Short-term Fluctuation,SF) 一次性视野检查中(一般在20分钟内),对某一固定检查点多次光阈值测定出现的离散称为短期波动。 SF是评价和定义局部视野缺损的基础,即任何局部光敏感度下降值大于SF才有意义。一般正常人SF为1~2dB。 影响SF的主要因素有:(1)测定光阈值的方法;(2)视网膜的光敏感度,SF与视网膜光敏感度呈反比关系;(3)受检者的合作情况;(4)假阳性和假阴性错误率。 长期波动(Long-term Fluctuation,LF) 不同时间所测得的光阈值有一定差异。间隔数小时或数日两次光阈值测定结果不一致称为长期波动。LF可分为齐性和非齐性波动的二种成分,前者在波动方向和程度上等量影响整个视野,为LF的主要成分,后者则对不同视野区产生不同方向和不等量的影响。 LF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视野检查的可除非性,因此,LF的知识是定量视野复查和比较的前提。 视岛(Island of Vision) 以光敏感度表示海拔高度,面积表示岛屿范围,视野可描绘为一个三维空间的立于“盲海”之中的视岛。视网膜上每一点在视岛上都有相对应位置,与黄斑中心凹对应的固视点光敏度最高,构成视岛的定峰;而与周边部视网膜相对应的周边视野光敏度较低,构成海拔较低的视岛周边部。生理盲点则在视岛颞侧形成一垂直深洞。 等视线(Isopter) 视岛上任何一点的垂直高度即表示该点的视敏度,同一垂直高度各点的连线称为视岛的等高线,在视野学上称为等视线。 生理盲点(Physiologic Blind Sport) 与无光感细胞的视乳头对应,在视野注视点颞侧10度~15度有一看不见区,称为生理盲点。生理盲点在视岛上表现为一垂直深洞。管状视野或中央视岛(Tubular Vision or Central Island) 视野极度向心性缩小,仅残存中心5度~10度范围的视野。 扇形或楔形缺损(Wedge-Shaped Depression)视野缺损的边界大致沿视野图的两个径线走行,缺损区呈扇形,尖端指向生理盲点,主要见于颞侧视野缺损。象限性缺损(Quadrantano
视野检查常用术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