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资源★★★流动党员问题产权变革对企业党组织的冲击,不仅使原先的企业党组织受到了庞大的冲击,使将就生存下来的企业党组织面临着严肃的生存环境,它还衍生出了另外一个问题,流动党员问题。在产权变革过程中,有些国有企业彻底破产倒闭,这些企业的党组织自然而然地消逝了,这些企业党组织所治理的党员被迫流向社会,成了具有城市户口的流动党员。还有一些国有企业,它们的党组织虽然在产权变革过程中生存了下来,但是,企业党组织所治理的许****员,却因为种种原因被迫离开了企业。这些党员也成了具有城市户口的流动党员。如何对这些党员进行控制和治理,是一个更加棘手的问题。需要指出的是,流动党员问题并不完全是国有企业的产权变革引起的,正如起初人民公社解体时,造成了大量农民的流动,从而形成了农村的流动党员问题一样,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也造成了城市的流动党员问题。但是,由于国有企业的产权变革造成了大量的国有企业被兼并、出售、租赁、股份制改造……,城市流动党员从个别现象变成了一个普遍性的问题。这些具有城市户口的流动党员,与人民公社解体时形成的具有农村户口的流动党员相比,治理起来更加的困难。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人民公社体制因此而瓦解之后,一些农村党员离开自己的家乡到外地打工,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农村党组织对他们的控制,成了流动党员。但是,这些来自农村的流动党员,大多数都是以暂时工的身份外出打工的,在外地打工若干年后,最终还要回到自己的家乡。在他们外出期间,他们的妻子儿女一样都住在农村,逢年过节,,他们还要回去看看。也就是说,他们的家还在农村,根还在农村,他们的农民身份并没有完全改变,他们只是一种暂时的流动者,因此,农村党组织对他们还有一定的约束力。国有企业产权变革造成的流动党员,却没有这么一个相对固定的根,对这些流动党员来说,他们的根,就是原先的国有企业,离开了这个企业,就成了真正的流浪者,因此,地方党组织对他们进行治理控制,也更加困难。在如何治理这些流动党员问题上,第一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由哪一个党组织来治理的问题。这些流动党员原先所在的企业党组织,有的随着企业的破产和出售,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有的企业党组织虽然还存在,但是这些党组织也不愿意治理他们,因为这些党员已经离开了企业,企业党组织缺乏控制和治理这些党员的有效的手段。因此,流动党员只能由流动党员居住地的党组织治理,即由流动党员居住地的街道居委会党组织治理,但是,这些党组织也不愿意治理,它们的理由是这些党员只是住在这一地区,他们并不在这里工作,街道党组织控制不了他们的劳动人事关系,同样缺乏治理和控制他们的有效手段。[43]另外,由于中国实行单位制度,一个人的生老病死,都由单位负责,因此,中国城市的街道居委会,一直是最不受重视的基层组织,所治理的对象,都是单位不愿意接受的人员,如残疾人,刑满开释人员,没有文化的家庭妇女,没有工作单位的孤寡老人,各种单位不愿意治理的离退休人员等。街道居委会的党组织,行政级别也非常低,治理的党员人数也非常少。一下子让它治理众多的流动党员,这些党组织也确实没有这种治理能力。我在进行实地调查时,就遇到了这种问题。一个国有企业破产了,其所有党员都成了流动党员,上级党组织让这家企业所在地的街道党组织接受并治理这些党员,街道党组织不同意,说这些党员的数量比我们现在治理的党员多许多倍,其中一些干部的级别也比
企业文化中国国有企业的产权变革与企业党组织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