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议现代诗歌与音乐结合的可能性.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议现代诗歌与音乐结合的可能性..doc浅议现代诗歌与音乐结合的可能性【摘要】在诗歌领域,现代诗歌好像走上了一条越来越曲高和寡的道路,使得大众难以广泛接受,由此很多人提出以歌词來拯救现代新诗,甚至有人提出使现代新诗与咅乐的重新结合来提高新诗的接受程度。本篇论文主要探讨这些观点和提法有没有可行性以及文学上试图以音乐来增加大众对诗歌的喜爱有没有必要,试图理清诗歌与歌词的关系,然后对现代诗歌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关键词】现代诗歌;流行歌词;咅乐性;文学性一、诗歌与歌词的关系音乐与诗歌有着一种自然的亲缘关系。诗歌和歌词本是一家,中国的诗歌也向來冇同音乐结合的传统,而歌词作为一种音乐文学,从古至今都兼有诗与歌的双重魅力。“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1】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汉魏的乐府、唐代的绝句、五代两宋的词、元代的散曲以及明清的时调,都可以称作中国文艺史上的流行歌曲。英后约在春秋以后,诗歌从乐舞中逐渐分离出来。诗歌与歌词分分合合,合合分分,形成一部源远流长的中国诗歌流变史。至于中国现代新诗与流行歌词的关系,目前并无定论,钱仁康先生认为:中国现代音乐史上最早的“学堂乐歌”是“新诗的萌芽”,我们可以从许多乐歌的歌词中可以看到新诗发展史的轨迹。及至新文化运动后,新体诗的出现,在语言上、格律上以及风格上都与传统的诗歌产生了断裂。以后歌词失去了独立存在的地位,之后的歌词都是依附于音乐作品作为歌曲的一个部分而存在和发展的,没冇形成并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被研究。但是歌词并没有因此而衰落,相反,却走上了一条繁荣Z路。从学堂乐歌到艺术歌曲及至现代流行歌曲,歌词的创作都在紧跟时代步伐,得到大众的广泛接受。反观新诗的发展,我们看到,自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朦胧诗”浪潮Z后,大众与现代新诗之间的距离渐行渐远。到新世纪,现代新诗出现了两个极端,一种极端是越来越曲高和寡,即文人为诗歌而作的诗歌越来越艺术化,有的甚至走到晦涩艰深难于理解的地步;另一种极端是一部分人为了扭转这种趋势而故意作一些口水诗,以及网络上面流行的故意写得很白话或者内容很俗杂的诗。这两种诗在现在都没有得到广泛的接受,口水诗和低俗的诗由于本身存在的缺陷,而得不到大众的接受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一般文人做的带有较强艺术性的诗为什么也得不到大众的理解和接受呢?其实,这种现象跟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社会状况、大众的文化意识、人民的生活内容及关注重心都有很大的关系。改革开放后,中,而人民大众经过文革之后的“洗礼”,在文化上虽然也在开放,接受外來思想,知识分子可以自由思考、探索文化的方向,但是总体的文化氛围比较偏向于大众化、娱乐化,而人民的生活节奏也加快,快餐文化的流行等,都使得新诗发展步履维艰。不过从根本上分析新诗发展困难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其所选择的发展道路、创作题材、艺术风格等,是其发展的道路非常狭窄,使得这样创作出來的作品难以得到读者广泛的共鸣。从这点来说,也可以说是新诗越来越远离大众了。由此,现在有很多人提出“以歌词来拯救诗歌”,有人提出“使诗歌与音乐结合”等多种提法,这些方法能不能使诗歌重新走向辉煌呢?使诗歌重新走向辉煌得到大众的广泛接受到底有没有意义呢?二、歌词与音乐能否拯救诗歌现代社会是一个以消费需要为主导的社会,歌词比诗歌更容易接近大众,更能够满足大众的口味,歌词也不乏诗

浅议现代诗歌与音乐结合的可能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ssmppp
  • 文件大小66 KB
  • 时间202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