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口腔患者口腔医学论文摘要目的通过对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分析来探索儿童心理在口腔治疗中的重要性。方法将 756 例儿童口腔患者按年龄分为4 组来分析不同年龄儿童在治疗中的合作程度和治疗方法。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解释、劝说的效果越好。做统计推断, 可以认为各年龄组的合作程度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不同年龄的儿童心理不同, 在治疗时了解儿童心理以及家长的心理特征,取得他们的信任以达到顺利进行治疗,减少医患矛盾的目的。【儿童;心理;口腔疾病;治疗目前我国儿童龋齿患病率较高,畸形、外伤等患者也较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就诊的儿童也越来越多。作为一名口腔工作者就必须把握儿童的心理, 以便更好地完成儿童口腔患者的治疗工作。现就将我科近年来记录的 756 例儿童口腔患者的心理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就诊患儿的年龄和分段 756 例儿童口腔患者年龄范围为 1~ 12 岁,将年龄分为 4段1~3 岁、 3~6 岁、 6~9 岁、 9~ 12 岁。 就诊原因因为龋病、肿胀等口腔内科原因来就诊患 418 例,因为乳牙滞留、外伤、牙列异常等原因就诊者 338 例。 儿童合作程度分型合作程度高摘要:能自觉配合治疗的全过程,患儿无惧怕、哭闹等表现。合作程度中摘要:有惧怕、哭闹等表现,但在家长和医生的解释、劝说下 20min 以内能开始治疗。合作程度低摘要:有严重的惧怕、哭闹等表现,在家长和医生的解释、劝说 20min 以上才能接受治疗或最终都无法接受治疗的患儿。 2 结果 1~3 岁组的儿童由于年龄小、理解能力差, 多很难经过解释、劝说改变成合作。多用强制方法进行治疗。随着儿童年龄增长合作程度好的儿童越来越多, 但是年龄的增长的同时儿童的强制治疗的难度也越来越大,甚至导致最终无法进行治疗。做统计推断,查附表χ2 界值表, P%26lt;, 故可以认为各年龄组的合作程度差异有显著性。见表 1 。表 1 各年龄组和合作程度之间的关系(略) 3 讨论和一般的医患关系的不同在于摘要:进行儿童口腔疾病的治疗过程是一个由医生、儿童、家长构成的比较复杂的三边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医务人员要从两个方向考虑和分析新问题。首先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摘要:(1 )惧怕心理摘要:惧怕心理的原因很多。医院的大环境; 诊疗时的疼痛; 口腔科非凡设备所发出的声音; 难闻的药味; 见到别的孩子在就诊时哭闹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就诊时的疼痛。这就要求我们在治疗时应先易后难, 尽量用无痛原则, 减少不良刺激和治疗的时间。对第一次来就诊的儿童, 我们要尽量不用刺激性药物, 以检查为主, 给儿童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以利于儿童的下次复诊, 降低惧怕心理对儿童就诊的影响。(2 )依靠心理摘要: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宝贝,幼儿对家长(尤其是母亲)的依靠程度都很高。主要表现为认生,不愿和家长分开。故让家长在儿童身边有利儿童配合完成诊疗。但对于过分溺爱孩子, 表现出比孩子更紧张的家长还是请到诊室外面的比较好。(3) 情绪稳定时间短,自控能力差摘要:儿童在治疗时一旦出现疼痛,就会出现强烈的爆发性的反应, 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足够的心理预备, 以防止
儿童口腔患者口腔医学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