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时代特征.doc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时代特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既要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又要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还要体现时代前进的方向。只有从历史的、现实的、发展的角度把握和谐文化的时代特征,才能建设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在继承基础上创新的文化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理想,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其他国家,“和谐”的文化理念都具备深厚的思想根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思想资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主张和谐。在人的身心关系上,崇尚修身养性,维持平和心态;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强调以和为贵,提倡宽和处世;在国家之间的关系上,主张和睦共处,亲仁善邻,协和万邦;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崇尚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国传统的“和合”思想精华需要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继承和弘扬。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具有新的思想内核。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汲取了传统“和合”思想的有益成分,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决不是回到传统文化,更不是以传统文化取代社会主义文化,而是赋予传统“和合”思想以崭新的时代内容。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与中国传统“和合"文化具有不同的哲学基础、经济基础、政治基础和实现途径。从哲学基础看,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和谐文化以和谐的社会存在为前提,并为构建和谐的社会存在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强调和谐文化建设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形式和特征;主张和谐是有差异和不平衡的,正是在解决差异和不平衡的过程中不断推进和谐发展。而传统“和合”文化尽管也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但主要是主观愿望和推测,缺乏现实的社会依据。从经济基础看,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之上,强调多数社会成员对生产资料的占有。这为实现社会和谐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传统“和合”文化是建立在少数人占有大多数人的生产与生活资料,大多数人连起码的生存权力都得不到保障的基础之上,这种基础上的和谐只能是空谈。从政治基础看,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建立在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基础之上,人民具有最广泛和最真实的民主;传统“和合”文化则建立在严格等级制和特权基础之上,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和谐是虚假的。从实现途径看,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和灵魂,是人民在实践中创造,除尘滤布其成果为人民共享的文化。传统“和合”文化则是以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文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文化的和谐本质上是社会的和谐,是追求和谐实践的客观反映。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之相应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我国目前经济基础还不雄厚,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和谐文化,要以经济发展为前提,以物质文明进步为依托。要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扭住发展经济建设不动摇,不断夯实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物质基础。我国社会虽然总体上消除了对抗性矛盾,但社会发展不平衡,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任务艰巨而繁重。在发展机遇期与矛盾凸显期并存的情况下,很多不和谐因素难以在短期内消除。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完善社会利益表达和协调机制,针对不同社会群体和阶层的特点,区分层次,制定不同的具体规范,把和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时代特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