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报告分类.doc1、审计的分类:主体:政府审计:政府社会审计:会计师事务所内部审计:内部审计部门目的、内容:财务报表审计(鉴证)经营审计合规性审计审计技术:账项基础(凭证、账目、报表)缺点:工作量大。优点:详细制度基础(内控)风险技术:了解企业外部环境了解国内市场环境了解地区环境了解企业2、 职能:监督、鉴证、评价3、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诚信、独立、客观、公正、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保密、职业行为在内4、 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1) 、会计责任:企业管理层应对财务报表承担责任,企业管理层应按适应的会计准则和会计规定编制财务报表,管理层应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可靠性负责,这种责任包括:涉及实施和维护与财务报表编制相关的内控制度,以使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错误或舞弊而导致的重大错误,选择和运用恰当的会计政策做出合理的会计估计。(2) 、审计责任:在充分的适当的基础上,对其审计的报告发表意见。(3) 、关系:注册会计师承担审计责任,并不能免除企业管理层应该承担的会计责任。5、 审计目标(1) 总体目标:一是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二是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2) 具体目标:合法性:1)选择和运用的会计政策是否符合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并适合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2) 管理层作出的会计估计是否合理3) 财务报表反映的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和可理解性。4) 财务报表是否作出充分披露,使财务报表使用者能够理解重大交易和事项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影响。公允性:1)经管理层调整后的财务报表是否与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一致。2) 财务报表的列报、结构和内容是否合理。3) 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地反映了交易和事项的经济实质。(3) 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发生、完整性、准确性、截止、分类(4) 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存在、权利和义务、完整性、计价和分摊(5)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审计目标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完整性、分类和可理解性、准确性和计价6、 审计过程接受业务委托一一计划审计工作一一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一一应对评估风险一一出具审计报告7、 内控:(1) 概念: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与执行的政策及程序。(2) 特点8、 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1) 概念:1) 审计重要性:如果合理预期错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通常认为错报是重大的。对重要性的判断是根据具体环境作出的,并受错报的金额或性质的影响,或受两者共同作用的影响。判断某事项对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重大,是在考虑财务报表使用者整体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作出的。2) 审计风险: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2) 内容:1) 审计重要性:从性质方而考虑重要性:对财务报表使用者需要的感知获利能力趋势因没有遵守贷款契约、合同约定、法规条款和法定的或常规的报告要求而产生错报的影响。计算管理层报酬的依据由于错误或舞弊而使一些账户项目对损失的敏
审计报告分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