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市2011-2015年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未来五年,是忻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忻州具有决定性意义。根据市委提出的“三五“工作总要求和实现主要经济指标翻一番以上的战略部署,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加快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进程,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山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共忻州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结合忻州实际,特制订本规划。一、“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得到重点加强,高等教育有新的突破,继续教育受到普遍重视,教育公平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为忻州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支撑,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教育强市奠定了良好基础。(一)教育发展水平明显提高2009年,%,8个县达到满足学前三年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8%;,每万人口在读高中段学生422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5%;。教育发展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十一五”规划》所确定的预期目标。(二)师资素质显著增强全市各级各类教育专任教师合格率已基本达到规划所确定的预期目标,普通高中教师合格率达到95%;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到52%以上;小学教师专科以上学历达到76%。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不断完善,通过建立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加大教师培训工作力度,,有效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工作活力;通过大力实施“名师工程”,进一步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名校长、名教师和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育培训机制。“十一五”期间,培养市级教学名师45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81人,省级骨干教师313人,培养226名市级学科带头人,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师群体,省特级教师达46人,省级以上模范教师62人,省级以上优秀教师45人。(三)素质教育实施迈出新步伐,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得到切实加强。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基础文明养成教育为重点,思想品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明礼诚信教育等德育活动深入开展;学校体育、艺术和卫生工作进一步强化,启动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围绕教学中心,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过优化教育教学策略,强化教研科研,实施精致管理,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高考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四)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十一五”期间新建1个县级职教中心、1所县级职业中学,每县有1所集职教、成教、培训、科技引进、实验推广、学历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50所,在校生40172人。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忻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已基本完成,招生规模达到6300人。骨干专业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建成省级示范专业1个,职教实习实训基地2个。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增强。社区教育工作稳步推进,3个县达到科教兴县标准。(五)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新进展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工程全面实施,10个县达到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要求。围绕新农村建设,资源配置进一步向农村教育倾斜。“十一五”期间,,全面完成了校舍安全工程,;,加强以实验、图书、体育、艺术器材配备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村中小学教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创建8所省级示范高中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取得新突破,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覆盖所有农村学校,农村中小学办学水平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六)教育发展环境明显优化各级党委、政府把教育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不断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工作推进机制和考核奖励机制,有力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育财政保障能力不断增强,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努力推进教育公平,教育帮扶体系日趋完善,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30万名学生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各相关部门积极服务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全社会发展教育的良好氛围日渐浓厚,形成了支持教育发展的工作合力。教育系统注重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教育质量、招生、收费等热点难点
忻州市-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