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简史
绿茶是历史最早的茶类。
古代人类采集野生茶树芽叶晒干收藏,绿茶加工开始,距今至少有三千多年。
但真正意义上的绿茶加工,是从南宋蒸青制法开始,到明代又发明炒青制法,绿茶加工技术已比较成熟,一直沿用至今。
何谓“绿茶”
绿茶,又称不发酵茶。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故名。
绿茶的概况
在初制茶“六大茶类”里,绿茶的产量最高最大,年产达40万吨左右;产区最广,全国18个省都产绿茶。
其中以浙江、安徽、江西三省产量最高,质量最优,是我国绿茶生产的主要基地。
在国际市场上,我国绿茶占国际贸易量的70%以上。行销区遍及北非、西非各国及法、美、阿富汗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国际市场上,绿茶销量占内销总量的1/3以上。同时,绿茶又是生产花茶的主要原料。
一、都匀毛尖简史
“细细毛尖挂金钩,都匀毛尖传九州”。布依族世代相传的一首民谣,不仅道出了都匀毛尖茶形如金钩、清香淡雅的美誉,同时也流露出了都匀毛尖历史的悠久。
据《都匀府志》记载:贵州都匀盛产毛尖茶,迄今已有500多年。早在明代就列为上贡之佳品,深受明崇祯皇帝所喜爱,曾赐名为“鱼钩茶”。
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食品博览会上荣获优奖,后人誉为“北有仁怀茅台酒,南有都匀毛尖茶;
1956年清明前后,都匀市哨角寨农民采摘加工了三斤“鱼钩茶”寄给毛主席,毛主席品尝后批复:“寄来的茶叶收到了,茶叶很好。今后山坡上多种茶,茶叶可以命名为毛尖茶。”都匀毛尖茶由此得名并名气大增;
1982年,在湖南长沙召开的全国名茶评比会上,都匀毛尖茶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
2007年,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都匀市“中国毛尖茶都”称号。
2010年,都匀毛尖再续世博前缘,跻身“中国世博十大名茶”之列,成为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元素的诠释之一:“喝茶,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绿茶的共性
它较多的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
其中,茶多酚、咖啡碱保留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保留50%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少,从而形成了绿茶“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
二、都匀毛尖的【品质特点】
都匀毛尖绿茶:“外形”可与太湖碧螺春并提,“内质”能同信阳毛尖媲美。
“外形”:条索紧细卷曲,白毫满布,色泽绿润,外形匀整;
“内质”:香气清嫩持久,鲜爽回甘,余味悠长;
汤色绿黄明亮,
叶底嫩绿匀齐,芽头肥壮。
都匀素有“小江南”之称,都匀毛尖绿茶素以:“干茶绿中带黄,汤色绿中透黄,叶底绿中显黄”的“三绿三黄”特色著称。
都匀毛尖绿茶采摘嫩度、加工等都不会差于碧螺春,不同的是茶树品种和茶树所种植的地方不同。
我国茶叶界著名老前辈庄晚芳教授曾吟诗赞美:“雪芽芳香都匀生,不亚龙井碧螺春。饮罢浮花清爽味,心旷神怡功关灵!”
三、都匀毛尖的【生长环境】
都匀毛尖产于贵州都匀市,属布依族、苗族自治区。都匀位于贵州省的南部,市区东南东山屹立,西面龙山对峙。
都匀毛尖主要产地在团山、哨脚、大槽一带,这里山谷起伏,海拔千米,峡谷溪流,林木苍郁,云雾笼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宜人,年平均气温为16 C,年平均降水量在1400多毫米。加之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湿润,土质是酸性或微酸性,内含大量的铁质和磷酸盐,这些特殊的自然、条件不仅适宜茶树的生长,而且也形成了都匀毛尖的独特风格。
尤其是主产都匀毛尖茶的团山、大定两乡,茶树多生于峡谷溪涧两旁,有苍翠欲滴的常绿针叶与阔叶乔木为其夭然屏障,形成空气湿润与多慢射光的优良环境,因而茶树生长健壮,持嫩期长。
四、都匀毛尖的【采制工艺】:
鲜
叶
高温
杀青
搓团
提毫
低温
揉捻
干
燥
都匀毛尖绿茶是中国历史名茶,它有着比较精细的传统加工工艺并流传至今,加工出来的茶叶突出“毛”和“尖”两个根本特征,加工手法独特,技术精湛。
(一)对鲜叶的要求:
1)《都匀县志稿》曾述:“自清明至立秋并可采;谷雨前采者曰:“雨前”,茶最佳;细者曰:毛尖茶”。
2)采用“清明”前后数天内刚长出的“一叶或二叶未展开的叶片”,要求:叶片细小短薄,嫩绿匀齐,。
3)采回的芽叶必须经过精心拣剔,剔除不符要求的叶片、杂质等物。
4) “嫩度和长度超标准的、受病虫害的、色紫的”都不能用来制作毛尖茶。
5)—。
TGG都匀毛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