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交流电传感器及其应用
新课标要求
(1)知道交变电流,能用函数表达式和图像描述交变电流.
例1 用示波器观察交变电流的波形,并测算其峰值和有效值.
(2)通过实验,了解电容器和电感器对交变电流的导通和阻碍作用.
例2 用灯泡或交流电流表观察电容器和电感器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
(3)通过实验,探究变压器电压与匝数的关系.
例3 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变压器,了解其作用.
(4)了解从变电站到住宅的输电过程,知道远距离输电时应用高电压的道理.
例4 查阅资料,了解直流输电的原理,比较交流输电和直流输电的特点.
(5)知道非电学量转换成电学量的技术意义.
(6)通过实验,知道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例4 通过实验认识温度传感器将温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的作用.
(7)列举传感器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例5 了解光敏传感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参观当地的小型电厂,、.
(2)观察变电站和高压输电线路.
(3)调查日常生活中传感器的应用,对其中一种的工作原理、技术意义、经济效益进行分析.
(4)利用传感器制作简单的自动控制装置.
第一单元正弦交流电的产生和描述感抗和容抗
考点解读
典型例题
知识要点
一、交变电流
-1-1(a)、(b)、(c)(d)所示的电流都属于交变电流.
图10-1-1
二、正弦式交流电的产生和规律
: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轴做匀速转动获得.
:与磁场垂直的平面叫中性面.
【例1】发电机产生的正弦交变电流电动势的最大值为311V,其线圈共100匝,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的角速度为100π(rad/s).
,写出瞬时电动势的表达式;
,总电阻100 Ω,求t = 1/600 s时的电流;
.
中性面的特点:①线圈转到中性面位置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最大,但磁通量的变化率为零,感应电动势为零.②线圈转动一周,二次经过中性面,线圈每经过一次中性面,电流方向改变一次.
:
①正弦交流电的电动势、电压和电流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②正弦交流电的图像:如图10-1-2所示.
图10-1-2
:①上式中为最大值.②以上各式均为时,,磁通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③若时,线圈在与中性面垂直的位置,线圈平面与磁场平行,则正弦交流电的电动势、电压和电流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
磁通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
(例1,针对练习1、2)
三、表征交流电的物理量
:交变电流某一时刻的值,瞬时值是时间的函数,不同时刻,瞬时值不同.
:即最大的瞬时值
:,有效值和峰值的关系:E=Em,I=:在没有特殊说明的前提下,所说的交流电动势、电压、.
(T)和频率(f):交变电流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所用的时间叫周期;1s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叫频率,T、f、ω的关系:T=1/f、f=1/T、ω=2πf,(ω的国际单位为rad/s).
:感应电动势的平均值,感应电流的平均值,式中R是回路的总电阻.
(例2,针对练习3、4、5)
【例2】(05北京)正弦半波交流电的波形如图10-1-3所示,求该交流电的有效值.
图10-1-3
【例3】在图10-1-4所示电路中,L为电感线圈,R为灯泡,电流表内阻为零,电压表内阻无限大,,只将电源频率改为100 Hz,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图10-1-4
四、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作用
电感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电感对交变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用感抗XL表示.
电感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的原因是:当线圈中电流发生变化时,在线圈本身中产生自感电动势,自感电动势总是阻碍线圈中电流的变化.
扼流圈有两种,一种叫低频扼流圈,线圈的自感系数L很大,作用是“通直流,阻交流”;另一种叫高频扼流圈,线圈的自感系数L很小,作用是“通低频,阻高频”.
交变电流能够通过电容器,电容器交替进行充电和放电,电路中就有了电流,表现为交流电“通过”了电容器,实际上自由电荷并没有通过电容器两极板
10第十章 交流电 传感器及其应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