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情·思路·责任——杜宇新同志在哈尔滨学院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2010年11月3日)前不久,省委书记吉炳轩同志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做了题为《时代·使命·理想》的专题报告,就国际国内形势、改革发展任务和人生志向抱负等问题同在哈高校师生进行了交流。今天,我想以《省情·思路·责任》为题,与大家作一交流,期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黑龙江,进而更加热爱黑龙江,为黑龙江发展振兴多做贡献。我讲三个问题。一、基本省情黑龙江省位于祖国大陆的东北边陲,由境内最大的河流黑龙江得名。,%,居第6位,版图犹如一只展翅翱翔的天鹅。我省有13个市地(1个地区)、64个县市(18个县级市)、68个区。人口3826万,占全国人口的3%,居第16位。有满、朝鲜、蒙古、回、达斡尔、鄂伦春、赫哲、鄂温克等53个少数民族,近200万人口。黑龙江省1946年获得解放,是全国解放最早的省份。在解放战争时期,黑龙江作为战略大后方,为东北乃至全国的解放战争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和物资;在抗美援朝期间,黑龙江人民积极参军参战,努力发展生产保障前线供给,为夺取战争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黑龙江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建设,特别是“一五”、“二五”时期,国家把我省做为建设重点,26个新建、扩建、迁建企业和苏联援华156项工程中的22个项目陆续建成投产,我们大家所熟知的哈电气集团、哈飞公司、哈药集团、一重集团、北满特钢以及鹤岗、鸡西、双鸭山煤矿等,都是那一时期建成的,这些企业至今在我省的经济中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相继开始了北大荒垦区开发、大庆油田开发、大兴安岭林区开发,并取得重大成果。到“文革”前,黑龙江基本建成了国家重要的大农业基地和现代工业基地。1965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居全国第6位,工业总产值居全国第4位。我省在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创造了自己的辉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揭开了改革开放的新篇章。30年来,我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省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2008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10亿元,;粮食总产达到845亿斤,是l978年的近3倍,作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的地位更加巩固;,,作为国家能源原材料基地、装备工业基地和石油化工基地的作用仍然突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8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40元,、,显现出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我省改革开放以来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纵向对比,变化很大,但横向比较,也有差距。特别是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后,全国出现了百舸争流、竞争发展的局面。当沿海率先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相邻省份跨越赶超之时,黑龙江的发展却相对滞后,经济总量位次不断后移:1978年居全国第8位,1985年退居第11位,1995年退居第13位,2005年退居第14位,2009年退居第16位。这说明,发展又是一个相对概念。你前进,别人走得更快,你还是落在了后边。为什么付出很大努力发展依然滞后?对这一现象,全省上下都很焦虑,也都在积极思索。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从主观方面分析,最根本的在于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发展的思想解放还不够、思路眼界还不宽、创新意识还不强、措施办法还不多。当然,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如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更好更快发展?近年来,省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对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这一重大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新的思考和谋划。思考和谋划从重新审视省情开始。我们都知道,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一个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种交换经济。就经济发展来说,一个国家也好,一个地区也好,说到底,是看你能拿出什么东西去和别人交换。只有拿出比人家成本更低、品质更优、附加值更高的产品和服务,交换双方才能获取更大的利益。这就是经济学中比较优势理论所揭示的道理。这也要求我们首先要搞清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找准自己的劣势和不足。由此,才好扬长避短,趋利避害。那么,我们有哪些优势和劣势呢?先说优势。概括起来,黑龙江有十大优势:一是土地资源优势。我省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有耕地面积近2亿亩,居全国首位。黑土、草甸土占70%,土质肥沃,集中连片,且水土资源配置较为均衡,耕作条件十分优越。二是矿产资源优势。矿藏品种齐全、储量丰富。已发现各类矿产132种,探明储量81种,石油、天然气、煤炭等战略性资源在全国都位居前列。大庆油田为全国最大油田,曾连续27年稳产高产5000万吨以上,目前仍保持年产4000万吨。天然气探明储量2800多亿立方米
省情·思路·责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