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参考资料黄土、黄土力学与黄土工程问题谢定义(西安理工大学) 半个世纪来对黄土、黄土力学与黄土工程的研究使得人们的认识逐渐向黄土客观真实的规律相靠近,增强了人们用黄土力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解决复杂黄土工程问题的思考面、可靠度和主动性。但是在它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仍然是一个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下面仅就笔者接触到的一些主要材料,分别就黄土地质,黄土力学,黄土地基,黄土边坡和黄土洞室等几个方面的有关问题简要地考察一下半个世纪以来研究工作的一些基本结论。 ( 1)我原,丘陵,高原,山地),厚度大(低阶地 5-10m ,高阶地 20 , 50 — 180 , 200m ,兰州西津村 400m ),大面积连续(乌梢岭以东,太行山以西,长城以南,秦岭以北的黄河中游地区, 28 万 km2 ) 和性质特殊(对水的特殊敏感性)等特点。( 2)从地质特征看,干旱、半干旱地区(北纬 33 °~ 47 °)黄土以粉粒为主, 欠压密、高孔隙、富含可溶性盐(加固凝聚力)以及垂直节理发育等特征。( 3)黄土的成因有风成因,水成因和多成因等不同的学说。有一般认为, 典型的、或原生的黄土主要是风成黄土;黄土状土或次生黄土多为其他成因的黄土(如冲积,洪积,坡积,湖泊沉积,冰水沉积,洪积-坡积,洪积-冲积,残积-坡积,冲积-坡积等)或是经过其它营力改造过的风成黄土。( 4)黄土在地貌上有高原类的塬(古地形平坦开阔处)、梁(长条形,长几公里到几十公里,顶宽几十米到几百米)、峁(园、椭圆形、丘陵)和河谷类的多级堆积阶地(宽广处)和基床阶地(狭窄处)。(5)在中国黄土高原区,黄土对水的敏感性有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弱的趋势。顺着这个方向,黄土的含水量由小到大,天然容重由低到高,粘粒含量由少到多,湿陷起始压力由小到大,黄土层厚度由厚到薄。( 6)对中国黄土按其基本特征可划分为陇西地区,陇东-陕北—晋西地区, 关中地区,山西地区(汾河流域区,晋东南区),河南地区,冀鲁地区(河北区, 山东区),北部边缘地区(宁陕区,河西走走廊区,内蒙中部—辽西区)及新疆参考资料参考资料地区等八个大区。(7)黄土常按其地层、年代和成因分为统称老黄土的早更新世黄土 Q1 (也称午城黄土)与中更新世黄土 Q2 (也称离石黄土)和统称为新黄土的晚更新世黄土 Q3 (也称马兰黄土)和全新世黄土 Q4 (分为早期的 Q41 和新近堆积的 Q42) 。黄土按其湿陷特性分为非湿陷性黄土和湿陷性黄土。黄土按颗粒组成还可分为砂黄土、粉黄土、粘黄土以及砂质粉黄土、粘质粉黄土、粉质粘黄土等。 ( 8)黄土对水作用的特殊敏感性表现为它在天然低湿度下的高强度和低压缩性,和一旦浸水甚至增湿时强度大幅度骤降(湿剪性)和变形大幅度突增(湿陷性)的现象。它在定量上有不可忽视性,在定性上有急速发展性。(9)对黄土的水敏性从产生机理、影响因素、预估方法、指标选择以及工程应用诸方面的研究成了黄土力学研究的特色和重点。力荷载和水荷载(广义的力)及它们在状态、路径、速率、历史、水平上的变化与黄土湿度、密度、结构特性综合作用的力学效应和物理机制是勾画黄土特有变形和强度特性面目的主线条。)。?( 10 )黄土的湿陷性常按某一特定压力 p(一般取 200kPa )下饱和浸水时侧限压缩试验所得湿陷系数(单位厚度黄土的湿陷变形量)的大小分级评定。双线法测得的湿陷系数较单线法测得的湿陷系数往往略低(最大 10 ( 11 )用湿陷系数按分层总和法计算黄土的湿陷量是常用的方法。此时, 无论用压缩试验还是三轴试验确定湿陷系数时,都必须尽可能地模拟黄土的实际状况和它的工作条件,甚至需要考虑它在起始含水量,增湿含水量,应力状态, 应力路径,应力历史诸方面的特点。近年来黄土力学的研究在这些方面都做了有价值的工作,丰富了对黄土特殊变形强度性质的认识,缩短了黄土力学与工程实际应用之间的距离。当然,如果仍用特定条件下测得的湿陷系数来计算黄土实际的湿陷量,,则需要引入一个拟合实际情况的经验性修正系数。(12 )许多为了定量地描述黄土湿陷的敏感性的指标,没有考虑到湿陷速率的影响。由含水量变化引起增湿变形量变化的快慢来反映湿陷敏感性(采用一定压力下湿陷应变与含水量关系曲线的斜率,或不同初始含水量与湿陷系数作成的曲线上直线段的斜率)似应具有更大的合理性。从黄土在细观参考资料参考资料上架空颗粒连接的形式(接触连结或胶结连结)分析湿陷量与湿陷敏感性虽具有较好的合理性,但它目前还没能与作为黄土结构性重要方面的粒间胶结对湿陷量与湿陷敏感性的影响相联系,仍然需要更多的工作。(13) 黄土在应力不变情况下增湿时也常会发生剪切破坏(称为黄土的湿剪性)。这种破坏是黄土因物理状态改变而发生的破坏,对它的研究应模拟湿剪切破坏的机理和过程。黄土湿
黄土、黄土力学和黄土工程问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