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雨巷》任课老师:刘老师作者简介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朝安,戴望舒是其笔名。浙江杭县(今杭州余杭区)人。著名诗人。早年的诗歌创作主要为象征主义,这一时期的代表作《雨巷》发表时,他年仅23岁(1928年),此诗被传诵一时。戴望舒后来留学法国,期间翻译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回国后他人创办了《新诗》月刊,这是中国近代诗坛上最重要的文学期刊之一。江南舞蹈——《雨巷小城》生字词解读寂寥(liáo):寂静;空旷。彷徨(pánghuáng):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彳亍(chìchù):慢步行走;时走时停。太息:大声长叹;深深地叹息。颓圮(tuípǐ):坍塌,毁坏。初读——读准字音,读好节奏※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小贴士◆反复手法具有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的修辞效果。在诗歌中,能够增添诗歌的音乐美。思考一:整首诗的基调是怎样的?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明确:困惑、幻灭愁怨、忧愁、冷漠、凄清、惆怅、凄婉、颓圮、太息思考二:作者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让我们体味他的“忧伤”?明确:意境意象带情绪色彩的双音词再读——读出感情,理解意象共同探讨:诗中有哪几个意象?雨巷、丁香、油纸伞姑娘、篱墙
雨巷(戴望舒)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