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无痛一身轻》(中文版笔记).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2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我的偶想(baohanyi):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妇幼保健医院疼痛科主任张文良副主任医师,将宣老和韩老回他的信在网上公布后,我为张医生开阔的胸襟而折服,现将我本人阅读的《无痛一身轻》中文版的笔记也同诸位分享,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宣老生前,我曾请教过他,压痛点(tender point)同激痛点(trigger point)
的区别,他回答道:“压痛点在骨骼肌附着处(起止点),激痛点在骨骼肌的肌腹上(肌筋膜),压痛点是原发痛,激痛点是继发痛,治疗过程中,应该先治疗原发痛再治疗继发痛(如果引起继发性无菌性炎症的话),因为附着处(起止点)是应力的集中点,最容易损伤,针对激痛点而言,肌腹不易损伤,要治痛必须先治疗原发痛,否则在作镇痛疗法,疗效将大打折扣,病情将反复发作,缠绵得很,只有目标明确,心中有数,才能打准靶点,事倍功半,切忌本末倒置,不妨作一比较”。
以上这就是宣老对压痛点和激痛点所作的精辟阐述,值得我们思考,同时,我将宣老专著中第十九章的有关内容附上,全部笔记内容也在本专栏中刊登——宣蛰人软外专著精选,建议诸位在阅读《无痛一身轻》时,结合宣老的软外理论,必将有更大的收获。
第十九章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压痛点和传导痛的
介绍及其检查方法(P303——P381)
一、概述
一、压痛点(tender point)
1、特定部位的压痛点在人体某个疼痛部位的出现,不是孤立的一个压痛点,而是由不少具有规律的一群压痛点。
2、一群压痛点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由面成“体”,在人体某个疼痛部位构成一个立体致痛区域——软组织损害性病变区。
3、压痛点的解剖特点:在软组织(特别是骨骼肌、筋腱)骨骼附着处。
4、压痛点病理特点:存在无菌性炎症病变。
5、压痛点同激痛点(区)的区别:前者在肌肉筋膜等起止点的骨骼附着处,后者在神经肌肉的运动点上。
6、人体疼痛部位出现的压痛点应有原发和继发之区分。原发性痛点散发出来的疼痛会波及病变区周围的正常软组织,形成一疼痛反应区,出现与主诉痛不相上下的早期反应痛。
7、在治疗中不区分原发性还是继发性压痛点,错误地把疼痛反应区作为主治目标而忽视了软组织病变区,本末倒置的治式,必然会使治疗失败。
8、原发性疼痛引出的原发性疼痛可在躯干对侧或沿肢体某侧远离原发性压痛点的一个或几个部位形成了疼痛传导区。
9、以压痛点强刺激推拿或密集型压痛点银质针而言,就是骨骼肌附着处压痛点结合肌腹同时进行推拿或同时进行针刺。
例如:肩胛骨背面软组织损害时,其中的冈下肌、大圆肌和小圆肌骨骼附着处的原发性疼痛可传导至前胸部或传导至肩关节前、外、后三个方向,最多见的是沿上肢的被侧直达手指,常在肱骨三角肌附着处周围或肱骨外上髁部形成一疼痛传导区。
例如:腰骶部软组织损害时,其中腰3——骶4部骶棘肌、多裂肌和旋椎肌骨骼附着处的原发性疼痛可向前传导至下腹部形成一疼痛传导区;最多见的是沿臀部、大腿外后侧、小腿外侧直至足趾,常在下肢外侧、腓骨小头部或外侧形成一疼痛传导区。
9、晚期病例,当软组织病变区的原发性疼痛经久未愈,会致使疼痛反应区或疼痛传导区中受累软组织骨骼附着处出现继发性无菌性炎症病变,就形成了继发性压痛点,此时单独针对软组织病变区的原发性压痛点进行治疗是无济于事的。只有先针对远原发性压痛点,以后再针对继发性压痛点一并进行治疗,才能达到痊愈的目的。
二、传导痛
1、“牵涉痛”的发病机制建立在椎管内神经根的机械性压迫致痛学说基础上。
2、“传导痛”的发病机制却建立在椎管内外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致痛学说基础上。
3、梨状肌处于臀部的深部,当一般的急性损伤的外力或慢性劳损的牵拉性刺激作用于臀部时,首当其冲的是局部皮肤、浅层的皮下组织和臀肌,而深层的梨状肌受影响最小,多不易受累。针刺验证明确了常见的梨状肌与坐骨神经干的粘连属继发性病理改变;随着原发性疼痛的治愈,继发性病理变化也可逐渐自行消失。
4、古人的理论建立在经络学说的基础上,软组织外科学的理论建立在对应补偿调节和系列补偿调节两种学说的基础上的。
5、压痛点检查是软组织外科学最为重要的基本功,必须完全认识压痛点的性质、分布部位及其传导循行规律,全面掌握和正确使用压痛点的检查方法,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敢于创新。
三、压痛点检查方法
1、头颈背肩臂痛或腰骶臀腿痛不是单独由一个压痛点所引起的,而是由不少具有规律的一群压痛点所组合,形成这一症候群,故需要有一整套概念全面地了解这些压痛点。
2、检查压痛点时可以采取俯卧位、仰卧位、侧卧位、坐位或立位。
3、检查者在压痛点上滑动按压时,只能利用肩关节的活动起作用,而不能利用指间关节、指掌关节、腕关节或肘关节的活动。
4、检查压痛点的关键在于准。即选准压痛点、

《无痛一身轻》(中文版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unde113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