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勋:中医与管理(2008-12-1720:14:25)各位专家,各位学友,下午好!首先非常感谢给我这个机会,跟大家一起共同探讨中医与管理这一重要的命题。我从事国家与企业层面的战略与决策管理研究,到现在为止,也有近40年的经历,我的父母在世时都是为社会和患者所公认的良医。在他们的熏陶之下,以及我的医学界的朋友的帮助之下,学习和从事中医事业也近四十年。我从一个理工科背景的文革期间的研究生,现在成为了能主持门诊,近两年我Pl到了人生最快乐的支点,当幼儿园的”园长”,从事儿童国医启蒙教育。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位海外很有造诣的工商管理学的教授就给我提出,写一本书。题为”从黄帝内经看现代管理”。如果我接受,可马上支付稿费,出版发行山他负责。可见中医与管理的问题,不是我们这个会提出来的,是世界上好多有识之士,他们己经早就预感到管理走到今天,它今后的出路,要走上管理的快车道,离开了对中医的研究是不行的。刚才主持会议的,咱们叫朋友吧,他所讲的各种观点,其实就是一句话,世上所有的一切相通,是在形而上的层面上,是一个同分异构的问题,同分在形而上,异构在形而下。而我们往往看到形而下,没有看它的形而上,世界万物的形而上,就一个字,世界万物都来自一个气,气的有序就变成了阴阳,气的有序就产生了万物。万物是异构,同分在气。所以讨论中医与管理的问题,我觉得核心问题在形血上的部分,不在形而下的部分,形而下的部分当然也有很多可以借鉴和沟通的,但它的核心在形而上。山于时间关系,以及本人的学历和阅历都很浅薄,我只能按照举例的形式跟大家谈谈我对中医和管理关系的一点思考。如果大家听完了以后,说太不解渴了,那么我跟大家说,因为我是举例说明,不是全面论述。第一,中医是人生的必修课,这是我对中医第一条的认识。因为中医是三道合一的学问,世界上任何一门学问都没有达到这个高度,中医是做人之道,健康之道,成才之道融为一体的学问。大家都知道,中医的最核心的特点是讲”德术一体”,我们历代的大医者至今能够几千年不损他们的光辉,是因为他们不仅在医术方面非常神奇,而且首先是因为他们在医德上面成为历史的楷模,而不仅是名人。楷模跟名人不是一个档次的。这是我想简单的说第一个问题,中医是三道合一,这也就是我从事儿童教育的首要依据,通过中医这一特定的载体,传授给儿童怎么做人,所以问好多孩子,你到这儿来学什么,孩子举手回答,学做人,做人不是靠我说教,是共同学习我们中医史上的这么多的大医家的做人行医故事。中医告诉我们,什么叫健康,什么叫得病,为什么有健康?为什么有病?这样如果我们熟悉了,就知道怎么来规范自己的生活,所以我们学中医的目的之一是用中医的理念和规则来理性的规范自己的生活方式。这些中医大家成才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丰富的思想库和实践库,也是人类成才学的宝库。我们的孩子如果早早的接受这些东西,他们就知道什么是成才的偶像,怎样能成才,不知道我说得对不对?”种根、偶像、自律”是国医启蒙的初衷,引伸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研究,也同样如此。而正是这三道合一,也就是我们研究企业成败的关键。我们企业要真正的走上快车道,就要解决企业家的做人问题,就要解决企业的健康问题,就要解决企业里所拥有的各种人才,走一个正确的道路。我们经常讲成才,什么叫成才?什么叫做人?什么叫健康?其实就两个字,就是活的要明白。我们有名人,也就是知名人士,我们有明白人,也就是跟天地同存,因为我们知道这个明字是由”日”与”月”构成。内涵是自然,”道法自然”,你能做到明,就是说,你能够合乎天理,而名人不一定是明白人,明白人要在历史上成为楷模,他必然是活在老百姓心中的,所以我们经常有句话叫做”名医是民医,百姓心中医;名医非民医,远离百姓医”,远离百姓医不会成为历史上的楷模,只有百姓心中医才是历史上的楷模。所以历代之医圣,皆为石姓医。那么在这个问题上,无论成才,无论做人,无论是我们的健康,关键在明白两个字上,明白人有的时候不一定是名人,因为他不需要宣扬自己,不需要别人去炒作,但是它是一个明明白白、合乎天理生活的。这样一个人,在《黄帝内经》里面,提倡的是四种人:真人、至人、圣人、贤人。这是我的理解,这是第一块。那么什么叫活明白了呢?《黄帝内经》里最核心的东西,也就是我们经常讨论什么是健康?两个字”平常平常即健康,平常即正常,言下之意什么时候我们觉得自己不平常的时候,你就远离了健康。我们很多的苦恼来自于不明白,来自于要想做不平常的人,所以给自己找烦恼。从现实看,我们中国很多的民营企业在处于创业的时候,都非常的谨慎,做人做事都很理智。因此企业在不长的时间内很有成效。原来我在国家做战略研究的时候,接触过不少的企业家,风风火火,不可一世,但是有些最后到哪里才能看见他们呢?最后在监狱里才能看见他,为什么这么一些名人,最后成了囚犯呢?核心问题就是他们做人没有做好
杨志勋 中医与管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