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家庭事迹材料6篇【篇一】XX是永发镇永丰村委会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 47年来,他风雨无阻,一直坚守在村里,用自己的技术和热情帮村民解除病痛。一、 坚守岗位,治病救人。在上个世纪的岁月里,由于村里卫生医疗条件落后,村子离镇墟较远,xx背着药箱不管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还是白天黑夜,只要有人需要看病,他都会主动上门及时为病人诊治。几十年来,他几乎走遍了村委会的每家每户,在村民最需要的时候,他总是施以援手,送之温暖。特别是每逢遇到危重病人,需要转院就诊时,他都第一时间联系上级卫生院,亲自护送转诊。现在近古稀之年的他本可以在家安享晚年,可他还是每天都坚持去村里的卫生室上班,直到要找到合适的接班人才可以放下心中这一份神圣的事业。 他说只要患都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恢复健康,自己个人的这一点点的付出便显得微不足道,毕竟一个人的生命与健康是多么的重要。二、 家庭和睦,邻里互助。xx的妻子苏金菊几十年来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着丈夫,在他出诊的时间里,妻子则是承担起了家里的农活和家人的衣食起居,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现在儿子和女儿都各自有了他们自己的小家庭,但他们始终“以和为贵、以礼待人”的持家理念,一家人相亲相敬,儿孙孝敬父母,自觉遵守和维护社会公德,得到亲朋好友同事,邻里的广泛赞誉。他们一家把病人当朋友、当亲人,关爱邻里,和睦友善,是邻里互助的“最美家庭”。【篇二】XX,郎溪县飞里镇新法村人,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十几年来,对患有精神病的养母、哮喘病的养父、“光棍”二伯奉真情尽孝心,用一颗金子般的心温暖、滋润着老人们的心田,奏响了家庭和谐的乐章。一个特殊的家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锄头、铁锹、机耕农具一应俱全。院子里除了整整齐齐堆放着的柴禾,几乎没有一根杂草。家中洁净朴实,各类摆设错落有致。说起这些,XX的养父柏春宝就感慨地说:“我姑娘太能干了。在我家,她受了不少罪哦。”XX的养母潘腊梅原是江苏溧阳人,10岁时父亲、哥哥就先后去世,只留下她和母亲相依为命。为了生存,母亲带着年幼的潘腊梅四处讨饭。然而,在 13岁那年,潘腊梅唯一的亲人也去世了。成了孤儿的潘腊梅睡街头,吃剩饭,四处流浪。流浪到幸福乡时,骨瘦如柴的潘腊梅被好心人潘清东“拣”回了家。潘腊梅长大成人后,潘清东像亲生女儿一样将她嫁给了同村青年柏春宝。潘腊梅结婚后一直没有生育,农村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深深地压着她。在丈夫的劝说下,他们抱养了4岁的小绪红。柏春宝的二哥今年65岁了,没结过婚,独身生活。xx烧好了饭他就来吃,衣服脏了XX洗。邻居潘爱英羡慕地说:“柏老二真是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不结婚,也不能让这个家散”俗话说:有苗不愁长。转眼间,XX出落成一个大姑娘了,该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上门说亲的媒婆接连不断。望着这个家,情窦初开的 XX犹豫着。1996年,本就一身病的潘腊梅得了精神病。突如其来的重病,对 xx一家来说,无异雪上加霜。为了给母亲治病,xx小学刚读完就回家当起了父亲的小帮手。她和父亲带着妈妈四处求医,只要听说哪儿有治妈妈病的“偏方”,她都要千方百计搞到。她把鸡蛋攒起来,拎到街上卖钱给母亲买药。偶尔父亲买回猪肉给xx开开荤,xx也舍不得吃一口,都让给妈妈吃。她说:“妈妈比我更需要营养。”由于劳累,父亲柏春宝得了严重的哮喘病,常常喘得缓不过气来。父母双双患病,xx一下子成了家中的顶梁柱。看着这
推荐总结-最美家庭事迹材料6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