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煤矿水文地质情况调查报告一、概况玉龙煤矿位于贵州省大方县县城北东,平距约31km处,行政区划属于贵州省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普底乡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05。52,〃〜105。53’〃;北纬27。〃〜27°〃。有乡村公路与矿山直接相通,交通较为方便。玉龙煤矿属于整合煤矿,是由原贵州省大方县百纳乡林山、玉龙、乾龙和天桥四个煤矿整合而形成的一个生产能力为15万t/a的新煤矿,并于2007年11月22日办理了整合后新的采矿许可证(证号:5200000731852),有效期至2014年4月,矿山名称为大方县百纳乡玉龙煤矿,生产规模15万t/a。有效期为6年5个月,矿区范围内由0、1、2、3、4、5、6、7、8、9、10共11个拐点坐标圈定,,,,开采深度为1900~1650m,坐标如下点号XY030221903558641013022429355866382302280035586380330231803558712043022992355872125302314035587800630227103558780073022410355878008302241035588075930219143558776910302140035587020二、自然地理条件1、地势矿区地势总体是北部或北西部较高而南部或南东部较低,呈向南倾斜,区内二叠系上统长兴组-一大隆组和三叠系下统夜郎组分布地段地形较陡,煤系地层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分布地段较缓,含煤地层多被第四系残坡积物所覆盖,,最低海拔标高1790m,最大相对高差约331m。2、 气象矿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冬长夏短、春秋相近、多雾、多阴雨、少日照。根据大方县气象局多年统计资料,,°C,极端最低气温-,年平均相对温度84%,,雨季(5〜9月)%,、 地表水体大方县百纳乡玉龙煤矿,所在区域位于贵州西北部,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六冲河支流,区内地形以中山为主,内部多盆地缓坡,境内碳酸盐类岩石广泛分布岩溶地貌如溶丘、洼地、溶斗、伏流分布普通,区内地下水主要可分为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分布于裸露岩溶山区,泉水流量大、裂隙水为大气降水渗入分化裂隙,构造裂隙而形成,泉水流量小。玉龙煤矿区内无常年性河流等大的地表水体,但北西---南东向冲沟发育,地表沟溪水、地下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后,最终通过岩溶、漏斗、落水洞、裂隙、导水断裂等形式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溶蚀裂隙含水层中,另一部分则以岩溶泉的形式流出矿外,排泄到六冲河中。大气降水是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通过风化带、裂隙、洼地、漏斗、落水洞等渗入地下,形成基岩裂隙水、溶洞水、其运动受地表、地下水分水岭、局部侵蚀基准面、岩性和地质构造等的控制,总体由北、北西向南、南东方径流。4、 地貌矿区为溶蚀侵蚀中山沟各斜坡轻微切割地貌,地层主要有二叠系上统茅口组(P2m)、龙潭组(P21)、长兴组和大隆组(P3c+d)以及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ly)、中的碳酸盐覆盖范围广,峰丛、洼地、溶洞等喀斯特地貌较发育,在逆向坡地带易形成陡崖、陡坡、龙潭组(P31)含煤地层等经多次风化剥蚀形成低凹或缓坡地形。5、 含(隔)水层矿区内附近区域出露地层均为沉积岩,出露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寒武系、二叠系、三叠系和第四系。本区主要产煤层位是二叠系龙潭组(P31),富水性弱;上覆上二叠统长兴组(P3c)、大隆组(P3d)及夜郎组(Tly)为中等。弱或中等偏弱含水岩溶裂隙、裂隙或岩溶裂隙水含水岩组,下伏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为强含水岩溶裂隙水含水岩组,但于煤系地层间都有相对隔水层存在,可采煤层顶底板有粘土岩或粉砂质粘土等相隔,含水岩组一般不会直接向矿井充水。6、地质构造玉龙煤矿在大地构造上位于扬子准地台之黔北台隆、遵义断拱,毕节北东向构造变形区,构造线以东北向褶皱断裂为主,矿区位于百纳向斜南段东翼近轴部,距向斜轴约3km,向斜轴线呈北东一一南南向西展布,地层总体倾向北西,倾角12-16°,平均14。,整个玉龙煤矿矿区范围内为单斜构造,断裂构造不发育,无区域性断层通过,地质构造条件简单。三、矿井建设现状1、矿井建设情况玉龙煤矿设计先开采M3煤层,采用原玉龙煤矿工业广场作为主要工业场地,斜井单水平下山开拓方式,主、副斜井井口布置在该主要工业场地中,并沿着M3煤层布置;风井井口布置在矿区中东部的原天桥煤矿工业广场中;沿M3煤层倾斜方向布置,主斜井方向布置,主斜井沿M3煤层布置,井口标高+,井底标高+,长度540m,坡度14。,担负煤炭运输
玉龙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