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低影响开发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基于昆明的案例分析.pdf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城市规划第5卷第18期 2015年6月低影响开发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基于昆明的案例分析郭涛昆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昆明市 650041 摘要: 近年来由于气候的变化和城镇化的加速,国内城市内涝频发,城市内涝的产生有其外部因素——极端天气的原因,是不可控因素; 也有人为原因,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地表硬化加速,使原有区域下垫面水文特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流域地表径流的产流特征也相应改变,人为原因是规划过程中可以控制的因素,也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重点。本文借鉴国外利用各种LID进行径流控制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结合昆明市某地块控规用地规划,选择适用于昆明实际情况的绿化屋顶、透水铺装和下凹式渗水绿地三种LID措施,计算该地块应用LID措施前后的综合流量径流系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通过应用LID措施,,地表径流削减量约46. 7%,效果显著,可作为昆明以及国内其他城市选择应用LID技术建设海明城市时进行地表径流的控制参考依据。关键词: 海绵城市;内涝;淹水;径流控制;低影响开发;LID(Low Impact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随着国内城镇化的加速,城镇建成区面积快速扩大,加上全球气候变化,近年来极端气候频发,导致国内不少城市遭遇了内涝淹水的问题。城市内涝的产生有其外部因素——极端天气的原因,是不可控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地表硬化加速,使原有区域下垫面水文特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流域地表径流的产流特征也相应改变,一方面径流总量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径流的流程和产流时间大为缩短,导致河道内的水量在短时间内暴涨直至漫堤, 河道下游两侧的雨水无法及时排除,导致内涝淹水问题的产生。后者其实是城镇化过程中人为可控的因素,通过在规划阶段提前介入, 明确相应的规划管理措施来控制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开发前后的水文特征变化来实现控制雨水径流的目的,满足国家建设海绵城市的要求,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重点。 2 昆明内涝灾害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内涝现状 2013 年7 月18 日晚8 点到7 月20 日晚8 点,昆明全市普降中到大雨,全市共有47 个区域自动气象站降雨达大雨量级,39 个站达暴雨量级,10 个站达大暴雨量级,1 个站达特大暴雨量级;国家级气象站中5 个达大雨量级,3 个达暴雨量级,1 个达大暴雨量级。此次暴雨导致昆明主城区全城被淹,主要河流漫堤,多处道路、小区积水达一米以上,导致多处交通中断。通过调查和整理各街道办统计的淹水点信息,得到该次强降雨下昆明主城区内涝淹水区域分布如图1 所示。实际上淹水的均为成片区域,因为具体淹水范围难以界定,因此,图中淹水区域用点来表示。由图1 可以看出,目前昆明主城区内涝淹水密集区域位于城市的中心区以及河道沿岸区域。 原因分析从传统的雨水排放系统的角度来看,造成昆明城市内涝淹水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降雨集中且雨量过大,局部区域降雨超过百年一遇(2)以河道、暗渠为主的雨水通道排水不畅首先,在17 条防洪河道中,大部分河道的局部河段虽经整治, 但由于行洪标准低,难以满足城市防洪要求。其次,在12 条排涝河道中,部分河道已整治,但仍有部分河道断面小、河堤不完整,水草丛生,阻水明显,排泄能力不足10 年一

低影响开发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基于昆明的案例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61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