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是企业降低生产本钱、进步核心竞争能力、增加经济效益的“第三利润源泉”。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开发上,对企业生产全过程的物流系统做出科学规划, 对企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确保企业物流的系统性和公道性, 使企业保持灵敏的反应能力。目前, 在我国, 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已经意识到企业加强物流治理对进步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各地政府, 相关部分、行业都先后开展城市物流规划、企业物流治理试点等工作,物流被以为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一、企业强化物流治理的重要意义现代物流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 集合整个采购、运输、包装、装卸、搬运、仓储、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而形成的综合性物流活动模式。通过一体化治理, 来统筹安排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服务, 通过组织设置的一体化, 来实现供给链的同一控制。所以, 企业加强物流治理, 进行物流系统的规划和再造, 对加强企业竞争力, 进步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 1 、企业加强物流治理,实施物流系统再造,能够减少库存积存,降低总本钱,进步利润。企业通过对内部物流系统进行改造, 使物流治理水平进步, 由此降低企业的物流本钱和存货本钱,进步库存的周转速度和资金的回笼率,使企业从物流这一巨大的利润获取收益, 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海尔团体从 1999 年开始创新了一套现代物流治理模式,兴建了现代化的立体自动化仓库, 构筑了将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为一体的供给链治理体系。使呆滞物资降低 %,仓库面积减少 50 %,库存资金减少 67 %。 2 、企业加强现代物流治理,无需占用活动资金,便可实现无本获利,能有效地进步竞争力。在现代物流治理模式下, 企业可以根据消费者特定的需求进行商品生产。通过对产品交付期、质量及价格的猜测, 利用国际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获取所需的原材料和零部件资源。由于是采用需求治理和柔性生产技术, 以批量产品的价格完成生产过程, 所以无需占用活动资金,便可实现无本获利。 3 、企业加强现代物流治理,能有效地降低经营风险。现代物流治理使用信息技术实现了数据的快速、正确传递, 进步了仓库治理、装卸运输、采购、订货、配送发运、订单处理的自动化水平, 使分装、包装、保管、运输、流通加工实现一体化, 生产厂家可以方便地使用信息技术与物流企业进行交流和协作,企业间的协调和合作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这样一来,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准时制生产。二、目前我国产业企业物流运作现状 1、从宏观方面来看, 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长期以来受“重商流”、“轻物流”理论和思想的影响,对物流在经济发展和企业中的作用和地位缺乏足够熟悉和重视; 物流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学科建设严重滞后; 物流的法律、法规建设相对落后;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对于支撑物流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网络建设等缺乏统筹规划, 各部分、各地区各自为政, 闭门造车, 缺乏协作, 尚没有形成同一、开放的物流市场; 物流业的协调机制处于分散状态, 近年来, 固然在我国流通领域内成立了一些物流协会或类似的行业组织, 但效果不佳。由于行业治理既分散又薄弱, 因此,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物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2 、从微观环境来说,企业物流治理与运作不容乐观。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物流活动主要由企业自身承担, 造成物流资源分散, 资金短缺、产品积存、库存资金占用多、设备利用率低、生产治理水平低下等。首先, 企业内部物流各自为政,供、产、销相互脱节, 物流系统协调性差。大多数企业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分, 没有纳进一个部分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同一运作与治理,使物流的专业化、网络化和社会化程度不高;有些物流业内拥有的物流设施、设备为数不少, 但利用率却普遍偏低, 很少能提供全国性或全球性的物流服务; 由于物流活动跨职能、跨部分设置, 且各部分各自为战, 缺乏对物流本钱的核算和物流财务分析, 致使整个系统的运作效率非常低下。其次, 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不完善, 企业之间的信息传递工具落后, 物流难以畅通无阻。在物流治理上, 很多企业还停留在纸笔时代, 有些企业固然配备了电脑, 但还没有形成系统, 更没有形成网络。由于信息收集、处理、跟踪的低效性以及企业缺乏对各方物流信息全面、正确、动态的把握, 使企业无法实现内、外部物流一体化, 无法追求物流系统的最优化和公道化, 参与供给链治理。很难满足消费者快速变化、日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再次, 粗放型经营突出, 缺乏对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多数企业都有自己的运输、仓储等部分, 或有自己专门的运输公司、仓储公司等, 进行物流自营。这些企业内部物流部分不
现代物流相关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