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18 年)安徽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2018 年 12 月目录一、引言 1二、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 3(一)总体规模 3(二)结构分布 4三、毕业生年初就业率 5[1](一)总体年初就业率 5(二)年初未就业分析 6四、毕业生毕业流向分析 7(一)毕业去向分布 7(二)单位行业分布[2] 8[3](三)单位性质分布 8(四)工作岗位分布[4] 8(五)升学和出国 9五、就业地域流向分析 9[5](一)就业地区域类型 9(二)毕业生回原籍工作分析 12六、求职分析 13七、满意度调查分析 14八、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特色举措 14(一)全院上下齐心协力,狠抓重点,就业工作开展顺利 14(二)立足区域产业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毕业生就业能力显著提高 15(三)坚持校区合作,深化校企合作,拓展就业市场 15(四)加强“双创”教育,增强就业创业能力 16(五)积极构建系统服务平台,提升就业工作质量 17一、 引言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是滁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综合性普通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位于皖东历史文化名城、南京都市圈和合肥经济圈核心城市——滁州市,紧邻国家 4A级风景名胜区琅琊山和四大名亭之首醉翁亭。学院成立于 2002年7月,是安徽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和安徽省首批“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学校。现有全日制高职在校学生10967人,教职工525人。校园设施功能齐全,实习实训条件优越。 学校占地总面积1000余亩,建筑面积约31万平方米,。校区坐落于滁州市城南科教园区,校园环境优美,设计新颖,教学楼、图书馆、综合实训大楼、现代化运动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配套齐全。学院建有机械加工、数控技术、计算机软件开发等 9大实训中心,下辖实验实训室95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 。其中,中央财政扶持实训基地 2个,省级示范性实训中心7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 1个。学院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近万元,居省内同等院校前列。专业设置科学合理,内涵建设特色鲜明。 学院立足地方办学。设有机电工程系、土木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经济贸易系、汽车工程系、食品与环境工程系、传媒工程系、基础部、体育部等9个教学单位,设置高职专业 50个,其中有27个专业与滁州市的智能家电、先进装备、新型化工、新能源、农副产品深加工、硅基材料等六大支柱产业结构相吻合。学院建有中央财政扶持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专业 2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9个,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型课程 6门。教师队伍结构优化,教学科研成果丰硕。 学院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本”。现有教职工525人,其中专任教师427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教师 154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347人,省级“双师型”教师 227人,有省级教学团队 9个,省级教学名师5名,省级教坛新秀13名,有4名教师入选安徽省“卓越人才”培养计划。2013-2018年,学院教师共承担各类课题 335余项,发表论文1313篇,出版专著22部,主编和参编教材180余部,获得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 281项。合作办学深入推进,办学模式不断创新。 学院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和校际合作。连续20年与德资企业博西华(博世-西门子)公司合作,采用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技能人才,并积极探索“双元制”模式中国化的方法和途径,得到了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的充分肯定。学院与深圳怡亚通供应链有限公司多方合作共建“怡创学院”、与武汉伟创聚赢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混合所有制互联网学院”等,在校企合作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学院加强与滁州市及所辖县市区的 14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的合作,成立了校地合作委员会。 2013年7月,学院牵头成立安徽滁州职教集团,并当选首任理事长单位。学院通过职教集团平台加强与区域行业企业合作,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与区域内中等职业学校在专业对接、课程衔接、师资培训、协同科研创新、实训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合作,引领区域中高职协调发展。就业工作成绩突出,服务地方成效显著。 学院毕业生年初就业率始终保持在 98%以上,先后两次(2008-2009 年度、2010-2011 年度)被安徽省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评为全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连续八年被评为“安徽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安徽省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学院创建以来已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类毕业生 35000余名。2009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学院设立安徽滁州技师学院,培养预备技师、高级技工等高技能人才。学院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可开展 55个工种的中、高级职业技能等级鉴定服务。近五年来,学校累计开展各项职业技能培训 31571 人次,各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 32595余人次。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