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滩国际湿地公园方案细化设计任务书项目概况(一)区位环境与规模上海国际湿地公园选址位于崇明东滩的最东端,西起92大堤,东至98大堤,;北至长江口北支水道末端,南至北港水道,长约10公里;面积约为24平方公里。根据中标方案先针对生态核区中约1平方公里(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用地范围)进行初步设计。项目定位及总体规划基本思路力求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生机勃勃的环境;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祥和并富有成果的,更加赏心悦目的生活方式和一个可持续的全生态的湿地系统。在此基础上构建湿地公园功能区与功能建筑的生态方式和与环境的交融性及互动性;提出完全适合于湿地系统并且不影响本湿地系统生态环境的流通网络和与之相应的边界营造。在本方案的规划构思中,要考虑的是它的经济性,即投入与产出的平衡性及盈利性。对此,在本方案的全面深化规划中必须突出八大原则:人本原则——以创新的生活与工作为本,为人们提供“未来”的新生活。功能原则——在实用的概念上超前,在简洁的基础上全面,尽量避免为功能而设置功能的机械构思方式。生态原则——强调以健康生命为主题。一切为人们生理、心理健康而服务,为自然生态服务,以体现人的意志与宇宙规律的合一,即尊重自然,享受自然,人与自然的共生。经济原则——遵循投入与产出的基本规律。任何项目的投入与开发,如果不能做到经济平衡和盈利,将肯定是不成功的,起码是不成熟的。因此,经济性是本方案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可持续原则——展望未来,把现实的包容性与将来的预见性结合在一起,在可衍生原则的前提下,考虑功能及功能区资源与能源的可延续性。时代性原则——建造一个国际一流的、融时代精神与文化深度为一体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湿地公园”。真正体现“凡是别人有的,我们一定要有;别人没有的,我们也要有。”的民族精神。7、地方性原则——展现上海特色,全面体现上海人的精神风范。8、多样性原则——吸收国际上同类或类似的成功经验,全面提升本国际湿地公园的设计含量。二、环境与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一)设计的目标与原则1、设计目标充分利用丰富的环境要素(地势/地形/地貌/地质与植被条件)和优美的自然环境等特点,通过物质环境的精心设计和环境要素的合理利用,努力创造出具有超前意识、适应人类需要的湿地环境,使其成为全球最具特色的湿地生态公园之一。设计原则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要素,在保持并完善原有生态系统的同时强调生物多样性;体现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其具有湿地特色的景观主题;以人本主义为主导,体现安全性与方便性、舒适性与功能性、生态性与环境性的有机统一;(二)设计的基本要求1、设计区域要求生态核区具有完整的湿地系统和富有变化的景观系统。各种湿地有机联系,并与自然地形/地貌/现有植物景观有机结合,努力创造和营造出一个“以人为本”、自然朴实的环境空间,推崇一种与自然对话既富有时代特征又有永恒意味的设计理念。各级湿地的主题、功能与布局形态设计要有突出创意,并注意生态和景观设计的相互协调。在设计时,尽可能保留原有大面积原始湿地区域。照明系统、排水系统、标识系统及环境小品应充分考虑。设计与服务阶段及各个阶段设计内容与要求环境与景观方案细化设计分为方案细化(与专家讨论)和详细设计两个阶段。设计要求与内容详述如下:(一)方案细化阶段1、主要工作内容与要求现场踏勘并与生态学及相关专家进行沟通,将现有方案中涉及到的湿地生态的专业问题
湿地公园设计任务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