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激励与惩戒任何一个人才的产生,都是遵循教育的内在规律结果的,是多种教育方法共同作用的结果。激励与惩戒,就是其中的两个重要的教育方法。什么是激励教育,什么是惩戒教育呢?激励即激发,鼓励。惩戒,即通过处罚来警戒,是一种以批评和充分讲道理为主的教育方式。这两种手段都不是唯一的,更不能用其中的一种方式否定另一种方式。教育的艺术就在于把这两种评价手段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适时、适度应用,让它产生最大的教育效果。案例展现情形1:激励教育下的孩子的成长曾经有个小学生,父母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把家庭对未来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的身上,一心要培养孩子成才。孩子从四岁开始,就在家长的带领下上各类学习班。几年下来,孩子对学习确实是非常有兴趣,成绩也非常好。每当有亲朋或陌生人来访,家长就让孩子在客人面前表演歌谣,朗读诗歌,讲历史典故,进行各种才艺表演,家长和客人随后都会由衷地送上赞美之词。孩子在大家的激励中进步更快了。情形2:惩戒教育下的孩子的成长有位小学生,自小在家里娇生惯养,每当事情不遂心愿,就发脾气,每每都是以大人妥协而告终。孩子上学之后,这样的脾气仍然不改。班主任老师上课时发现孩子总是带着玩具来课堂,不听课也不跟老师做活动,老师布置的作业也不完成。通过实际了解与调查,老师发现激励措施在他身上并没有发生作用。所以后来在课堂上,只要发现他溜号,老师就对他略施惩戒,比如没收其玩具,要求今后发言一次还一个玩具。如发现不写作业,老师就不让他在业余时间出去做他喜欢的活动。开始的时候孩子有点闹情绪,但是老师坚决制止孩子家长的干预,经过几次这样的惩戒,孩子也看出来自己是孤立无援的,所以就渐渐地改正了毛病。案例评析在情形1中我们看到激励教育对孩子成长的正面效应。行为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就能发挥其能力的80%~90%,甚至更高。否则,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甚至更低。究其原因,激励因素起了很大的作用。孩子的家长虽然不懂教育,但是他们对孩子的爱心都体现在对孩子平时行为的激励中,看到了优点就让孩子展示和表现。这就是家长及时抓住了契机,做到了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去鼓励。激励性语言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产生强大的内驱力,激发并保持孩子的兴趣和信心。在情形2中我们看到惩罚同奖励、批评一样,也是一种教育孩子的手段。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凡是必须使用惩罚的地方,凡是使用惩罚能够有益的地方,老师就应当使用惩罚。”其实只要不是以恶意中伤及体罚学生为目的的批评和惩罚都未尝不可。但是,惩戒只能作为一种教育的辅助手段来使用,而且一定要慎重、恰当,不可常用、滥用。学生一旦犯错,虽然可对大部分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但总是有一小部分学生顽固不化,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教师才能使出最后的杀手锏——惩罚。犯了错就应该得到惩罚,犯了错就该勇于承担后果,不逃避,不推卸责任。如果连一点小小的惩罚都不能接受,又何谈成长?不经历“风雨”,又哪能长成“参天大树”?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正面的激励和反面的惩戒都是必不可少的。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惩戒教育是对学校教育管理体系的有机补充和完善。惩戒犯错误的学生,不光在于教育学生本身,更重要的是能起到对其他学生的警示作用,让其他人引以为戒。惩戒教育,能让学生在其亲身经历的教训中更加清楚地认识对与错,并通过适度的外
第三节激励与惩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