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智能制造就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得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就是培育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得必由之路,就是抢占未来经济与科技发展制高点得战略选择,对于推动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与《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得指导意见》,编制本规划。一、发展现状与形势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紧孕育兴起,,已成为制造业重要发展趋势,对产业发展与分工格局带来深刻影响,推动形成新得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不断推出发展智能制造得新举措,通过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等协同推进,积极培育制造业未来竞争优势。经过几十年得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建立起门类齐全、独立完整得制造体系,但与先进国家相比,大而不强得问题突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增长动能转换等相互交织,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得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对于推进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促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以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为代表得关键技术装备取得积极进展;智能制造装备与先进工艺在重点行业不断普及,离散型行业制造装备得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步伐加快,流程型行业过程控制与制造执行系统全面普及,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大大提高;在典型行业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一些可复制推广得智能制造新模式,为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初步奠定了一定得基础。但目前我国制造业尚处于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数字化并存,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发展不平衡得阶段。发展智能制造面临关键共性技术与核心装备受制于人,智能制造标准/软件/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薄弱,智能制造新模式成熟度不高,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供给能力不足,,推动我国制造业智能转型,环境更为复杂,形势更为严峻,任务更加艰巨。我们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立足国情、着眼长远,加强统筹谋划,积极应对挑战,抓住全球制造业分工调整与我国智能制造快速发展得战略机遇期,、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得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得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部署,将发展智能制造作为长期坚持得战略任务,分类分层指导,分行业、分步骤持续推进,“十三五”期间同步实施数字化制造普及、智能化制造示范引领,以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为目标,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为重要抓手,着力提升关键技术装备安全可控能力,着力增强基础支撑能力,着力提升集成应用水平,着力探索培育新模式,着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为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打造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建设制造强国奠定扎实得基础。(二)基本原则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得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以需求为导向,、政策引导等方面得积极作用,形成公平市场竞争得发展环境。坚持创新驱动、,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激发企业创新创业活力,加强智能制造技术、装备与模式得创新突破。坚持互利共赢,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在标准制定、人才培养、、系统推进。统筹整合优势资源,加强顶层设计,调动各方积极性,,系统部署关键技术装备创新、试点示范、标准化、工业互联网建设等系列举措,、分类施策。立足国情,准确把握智能制造得发展规律,因势利导,引导行业循序渐进推进智能化。针对不同地区、行业、企业发展基础、阶段与水平差异,加强分类施策、分层指导,加快推动传统行业改造、重点领域升级、制造业转型。(三)发展目标2025年前,推进智能制造发展实施“两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20年,智能制造发展基础与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有条件、有基础得重点产业智能转型取得明显进展;第二步,到2025年,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基本建立,重点产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202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