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质量与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标语口号大全.doc


文档分类:管理/人力资源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质量与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标语口号大全当前,企业产品的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包容性发展战略。企业文化中的质量文化建设至关重要,而质量文化的形成过程与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密切相关。我国质量文化建设应当借鉴优秀的传统儒家文化。针对质量问题乱象丛生的局面,须有系统的思想,从外部着手来加强道德调整的力度,构建良好的质量环境。[关键词]质量;企业文化;质量文化;质量环境[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18X(2012)04-0232-05倪建文(1965-),男,上海财经大学学术期刊编辑部编辑,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上海200434)近年来,因产品与工程的质量缺陷而导致的事故频发,给民众的生命带来严重威胁和侵害,造成国家、社会、公民的巨大财产损失,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投资的正常运行。消费品的质量缺陷、质量事故、食品安全恶性事件频频出现,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居民消费的扩大。通过提高老百姓的消费能力和消费预期,使中国经济从投资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解决我国当前日益严重的质量问题,建设好企业文化中的质量文化是实现这种转变的关键。应当汲取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加强对我国文化价值体系中道德的调整,以及与之关联的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等外部质量环境的构建,全方位开展企业质量文化的建设。一、质量文化理论企业文化理论是美国学者在受到日本经济增长经验的启发和、比较企业管理差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被人们誉为企业管理理论的第四个里程碑。深层次的企业竞争实质上体现的是企业文化的竞争,文化竞争的关键又体现在其质量上。卓越的质量文化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它有助于实现企业文化建设追求卓越的目标。质量文化理论的形成与质量管理运动密切相关。国外质量管理的演进,经历了统计视角(20世纪20~50年代)、组织协同视角(20世纪50~70年代)、战略视角(20世纪60~90年代)和文化视角(20世纪80年代至今)四种视角的变化与阶段性发展。国外对企业文化的研究热潮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质量文化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则集中在90年代。质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路径是:质量改进、全面质量管理、质量文化的形成。美国管理学大师戴明和朱兰,于20世纪50年代先后到日本讲学,是最早推动日本质量管理运动的大师。戴明被日本人尊为“质量之神”的学者,在日本科技联盟的有效宣传与推动下,日本全国掀起了一阵质量热。戴明为帮助企业脱胎换骨的“管理十四要点”是一种理想的、隐含的企业质量改进的文化。其主要内容为:要有一个改善产品和服务的长期目标;要有一个新的管理,不允许出现交货延迟或差错和有缺陷的产品;要有一个从一开始就把质量造进产品中的办法,而不要依靠检验去保证产品质量。管理者的工作就要借助所有必要手段去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日本的管理者们从朱兰博士的讲座中获得的为他们在日本掀起一场质量管理革命打下了一个基础。20世纪70年代,日本企业开始对美国市场展开进攻,其结果是许多美国企业遭受了直接的冲击。70年代末期,美国经历了石油危机,导致油价飙升,许多消费者努力去寻找更省油的汽车。日本汽车正好满足了美国人的这种需要。按日本标准制造的小型汽车自此打开了通往美国市场的道路。美国人开始购买日本汽车,他们发现这种车不但比美国车更省油,而且更好用。它们很少出故障且更经久

质量与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标语口号大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294838662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