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柳永婉约词的特征及其在词坛上的贡献(2010-11-1922:24:07)内容提要:本文对柳永婉约词的特点与柳永婉约词在词坛上的贡献进行研究。文章分五部分论述柳永婉约词特点:(一)在审美上,柳永婉约词具有婉约美;(二)题材上,柳永婉约词在题材上有所开阔;(三)体裁上,柳永婉约词在体式上特点是常用慢词;(四)艺术手法上,柳永婉约词采用铺叙和白描手法的创造性运用;(五)语言上,其婉约词语言俚俗浅近,通俗明白。再依此论述柳永在词坛上的贡献。关键词:婉约词 审美 题材体裁 艺术手法 语言 贡献正 文:柳永原名三变,是北宋一大婉约派词家,,,真实感人,他还描绘了都市的繁华景象及四时节物风光,另有游仙、咏史、咏物等题材。柳永发展了词体,留存二百多首词,所用词调竟有一百五十个之多,并大部分为前所未见的、以旧腔改造或自制的新调,有十之七八为长调慢词,对词的解放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柳永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他的词法讲究章法结构,词风真率明朗,语言自然流畅,有鲜明的个性特色。一、柳永婉约词的特征:(一)在审美上,柳永婉约词具有婉约美 柳永词具有婉约美,它是一种优雅的美,柔性的美,静态的美 。具体的说来,柳永婉约词的婉约表现在:1、描绘景物:景物具有轻、柔、纤、巧的性质,色彩柔和,纵如浩渺烟波、空阔楚天,也不给人宽广雄伟的气势;而是借此反衬自己孤身行人的飘零渺小。2、情感具有阴柔之美:悲恸的离别情怀,思念之苦细致入微,低沉缠绵。3、创设的意境有凄清之美:景为"清秋节",情为"伤离别",状清秋之萧瑟,写别离之凄恻,即景抒情,融情入景,达到物我交融。这种客观之景与主观之情融成一种幽婉、轻柔的感人艺术境界,颇能打动人心。如其代表作《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开首三句,简单看,只是交代送别的时间、地点,然而细心留意,景物特点:“蝉”是“寒”的,特指是秋后的蝉,秋有萧索感爱,而蝉在凄凉急促地鸣叫,傍晚时分让人有落寞之感,更兼雨后带凉意。再看词人,一个“对”让我们联想到他的动作可能是“呆”对着长亭。这样,这里的景已不是单纯的景物。一阵骤雨过后,景色特别鲜明刺眼,周围都是凄切的蝉声,又正是暮色苍茫时分,对着这送别的长亭,这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界呵!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两句是实写不忍别离又不能不别的情况。“都门”是指汴京门外。 “帐饮”是说搭起帐篷请行人吃酒,古人离别饯行离不开酒。“无绪”是当时心绪非常不安,不知所措的表现。这六个字明显地写出地点、动作和情绪,是高度压缩的精练的写法。“留恋处,兰舟催发”,是说正在留恋不舍的当儿,舟子已经催促他出发了。从“催发”中可以看出他们多么依依不舍。从这种依依不舍的情况中也可以更清楚的看出上句的“无绪”是已经达到了“黯然魂销”的程度。“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在这时候,真是纵有千言万语也给喉咙噎住说不出口了。只有紧握着手,泪眼相对而已。这一形象的刻画,看来似很简单,实则是情感的集中表现,是很真挚动人的。这句让人觉得“哽咽”欲哭,欲言又止。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既说"烟波",又说"暮霭",更说"沉沉",着色可谓浓矣;既说"千里",又说 "阔" , 空间可谓广矣。在如此广
浅析柳永婉约词的特征及其在词坛上的贡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