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选颜色调整规律详解虫子认为,在 ps,“可选颜色”的功能非常强大,但一直苦于不得要领,今天转一篇讲解比较详细的贴子给大家参考,希望能有更多的坛友和我一样“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我们以对色彩、亮度的直觉来认识和感知这个世界, 却不得不用数字化的方式记录这个世界, 我们想以最直观的方法来调整和改变图像, 却在一个个似是而非的概念面前无所适从。对于可选颜色来说,更是如此,作为一个高级色彩调整工具,却长期以来没有被人正确认识。今天我就个人经验,向大家讲解一下这方面的规律用可选颜色进行调整前首先要指定一个选择范围,所做的调整只对范围内的像素有效。如图,大致可以分为三组: 以 RGB 三原色来划分:红色、绿色、蓝色以三原色的补色 CMY 来划分:黄色、青色、洋红上面两组是以色度来划分的以整体的亮度来划分:白色、黑色、中性色当我们选定了一个范围后, 可以拖动滑块, 分别改变这个范围内像素的三原色数值进行调整, 如图, 也是利用了色彩平衡的互补色原理, 与之不同的是可以单独调整某一个分量, 并不会影响到另外两个。同时增加了一个黑色滑块, 调整黑色时数值变化等同于同时作用于三个分量。如果想从数字角度来了解范围的划分的话,可以参考下图,记得把你的信息调板设为 RGB 和 HSB 假定图像中有这么一个像素 A( R180,G100,B50 ), 可以知道当选择范围是红色、黄色、中性色的时候调整对其有效. 选择范围为红色, 方式选绝对。我们把黑色滑块从 0到-100 向左拖动,R、G、B 的数值不断增加, 在某一个部位到达了上限就会停止变化,同样向右拖动时就会到达下限,我们可以把到上限的改变量称之为增加量 INC 、到下限的改变量称之为减小量 DEC, 整个的数值可变范围称之为调整总量 LIM 。可以看到,在同一个选择范围下, R、G、B的 LIM 值是相同的,变化幅度的不同表现在 INC 和 DEC 的比例不同(LIM=INC+DEC) 。那么选择范围不同会不会对这个可调整总量产生影响呢,答案是肯定的。当选择范围是红色的时候,R、G、B 数值的可变范围取决于它们之间的最大值 MAX(rgb) 和中间值 MID(rgb) 之差 LIM=MAX(rgb)-MID(rgb) 对于像素 A 来说, LIM=180-100=80 ,这个算式也同样适用于绿色和蓝色。当选择范围是黄色的时候,R、G、B 数值的可变范围取决于它们之间的最小值 MIN(rgb) 和中间值 MID(rgb) 之差 LIM=MID(rgb)-MIN(rgb) 对于像素 A 来说, LIM=100-50=50 ,这个算式也同样适用于青色和洋红当选择范围是中性色的时候 LIM=255-[|MAX(rgb)-|+|MIN(rgb)-|] 对于像素 A 来说, LIM=255-(|180-|+|50- =125. 当选择范围是白色的时候 LIM=[MIN(rgb)-]*2 当选择范围是黑色的时候 LIM=[-MAX(rgb)]*2 前面说到在同一个选择范围下进行可选颜色调整, R、G、B 数值的整体可变范围是相同的, 不同的是增加量 INC 和减小量 DEC 的比例不同, 滑块向右, 数值减小, 减小量和原色数值成正比。滑块向左,数值增加,增加量和原色数值
可选颜色调整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